你好!欢迎访问反江湖风水网 今天是:
全站搜索:  
首 页 | 大师简介 | 最新动态 | 易界新闻 | 易技易法公开 | 现场谈风论水 | 万变江湖 | 一家之言 | 培训交流 | 精彩图库 | 上门服务 | 联系我们
   关于道法

<<阴符经>>注解

时间:(2009-10-19 11:56:16)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338

阴 符 经 注 解 

 观天一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者,万物人之母也,灵明之性,在人成神,在天之中为虚空。于穆不已,流行之理,得之则为人,而守之则为真。所以帝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则尽括诸理矣!观天之道,是性学也,执天之行,是命学也,性命双修,更有何术?观者,体贴而回观之意也。执者,保守而不失之意也。喜怒哀乐,不睹不闻,非观天之道如何。得一善则拳拳服膺,非执天之行如何。天道静而成性,天之运行不息以成命,动静得宜,则性命全矣! 

五贼者何也?天之金木水火土是也。天乃太虚无象,太极无名,因有五行而泄天之机,分别寒暑,失其本原,所以为之五贼也。何以见之者昌,此五行在天,以日为火,以月为水,以星为金,以风为木,以雷霆为土,若不得其时,晦明风雨,不谓其节,可不变乎。五贼在人,内藏于心,外发于眼耳鼻舌意,耳水、鼻金、眼木、口舌火、意土,皆从心而生,从心而灭,故曰在心。而施行于天者,原地一声以前,二五交媾以后,复禀红炉之中,无不受其宥者,所以曰施行于天也。人能静燮阴阳,调观心意,则宇宙可在外乎,而五行可以掌之也;万化岂在分乎,合一身可以养之也,皆在乎性耳。 

一章心法 

此乃性命之根,身心之本,所谓本立而道自生,正此义也。天之五贼,即五行之,发动化育万物,故万物得天之灵性,化生形质,是为昌也。参明阴阳正理,守一还源,不受五行邪害,挽回造化,而性命皆由我矣。经云:「无眼耳鼻舌意」,皆除五贼之法也。 

天性二章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之道也,深矣玄乎!以性赋人,故谓之人。性至人身,受之于心,故曰为机。不得天之微而有性,不得性之微而有心,不得心之微而有机。机者,心之所之也。从之以索本,则得心;从心以索原,则得性;从性以至虚无,则得天。故言:「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何以测心之机,惟立天之道,以定人者,则得之。立者,如万仞直立,而一毫不偏不党。子思议之中庸二字之象,以定其五官,安其不喜不怒,不惊不惧之际,皆得谓之人也。此机也,在天贼天,在地贼地,在人贼人,天地之理,阴阳伸屈,状若张弓,形如橐钥,一元一会,阳气发而治,阴气凝而乱,伸为治,而屈为乱也。所以,子舆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其阴极而阳生,否多而泰至。以其杀之机,伏于生之内也。但逢发而发焉,至于发也,星飞日蚀、月逆霜殒,种种以乱天也。石言蛇斗,泉渴山鸣,以乱地也,皆机之使然也。」人若发此杀机,则天地反复者。外而言之,四海不妥;内而言之,心身颠倒。天地之杀机,藏于于穆伸屈。圣人之杀机,藏于一心之中,安其心而天地定矣。 

天人合发者,天发其机,以性赋人也;人发其机,以心观天也。天发以赋人,人发以观天,而性之理自明,心之理自见,如是性明心见,万物定基而不摇也。万物者,一身是也。 

二章心法 

目不乱视,内除妄想,灵机不散,光耀真心,则魂安性定,而立命之本也。阳生阴杀,流行之道,天地焉而有造化,但成形质,则有治乱,六阳当旺,盛阴未萌,能修炼纯阳,转杀机化为不灭也。若失其时,阴生而内乱,所谓杀机也。安者,浑合三才,而定其中。则真不散,灵性自全,心明觉悟,至理达天,乃定静之道基也。 

性有三章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性之清浊也,而巧拙生焉。清者为巧,浊者为拙。孔子曰:「上智与下愚,即巧拙也。」然而,一天赋之,一心受之,何有巧拙之有。天有清浊之于穆,则人有秉赋之善恶。在赋之者,全与偏;而受之者,近与习也。人性虽有巧拙,而本来俱是混沌,但习见习闻多,而巧拙愈广,因识以迷真也,此二性皆可以伏藏。伏者,伏于心;藏者,藏于神也。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凡人一身因空而入者,皆是贼也。内有五贼,则九窍之邪,皆其支党。惟有三要,则九邪不生。三要者,收机而心定,正心而性明,性见而得天,则一主正,而万贼服矣!故曰:可以动静者,言不得三要,则九邪自生;而得三要,则九窍自静也。此贼之邪也,由于心之贼引之焉。譬之火也,原生于木,木是火之父也,及火燎原,而山林俱烬,岂非祸发必克乎!譬之容奸于国也,始而卖国,及国灭而身随之,岂非反自伤耶!惟有智者,知性之可修,心之可炼,率性而不分巧拙,炼心而使无邪贼,则五贼安,而九窍正,岂有克本伤原之祸乎!知此道也,非圣人何以能此。故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言其大而化之之谓圣,非比草木同朽之凡夫也。 

 

三章心法 

人之初生,朦胧之际,其性本善。夺清而为上智,得浊以成下愚。因长而见闻知识,以迷昧本性。收伏知识之心,存乎不睹、不闻,身心不乱,真性自明,不受贼邪之害。智慧高人,能究清浊之源,自悟本来,不昧真性,逆而修之,身登仙藉,心存性定,外不着物,贼邪远避,动静还纯,存于身心意之三要,则能收伏邪魔,如国无逆臣贼子,而坐享升平矣! 

天生四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之所以神。 

生杀者,生死之机缄也。天之道,春夏生而秋冬灭,是生于天而杀于天也。如人得天之灵明而成人,复死于天之灵明而成鬼,又非天生天杀乎!惟天之道,而内有理存焉。天生天杀,天之道也,其生其杀,道之理也,能究此理,则得道矣!何故天地为万物之盗?天地覆载万物,是生养万物也,然而风雨之、雷霆之、霜雪之、水旱之,万物之气皆归于天地,不是为万物之盗乎?然而不盗,天地又不有生杀之理也。万物人之盗者,人禀父精母血以成形,天命以成性,而饮食以成人。而幼之也,有良知良能存焉。及其长也,识欲多而贪嗔痴爱起,纵耳目之观,高安居之宇,五味以爽其口,五音以纵其听,骄其妻妾,要其儿女,舟车所及,人力所通,观山运海,为利名而自役者,岂非万物盗人之精神乎!人万物之盗者,人从习见习闻以逐名利,凿其木,火其金,穿其江海池沼,改易其山川城廓,杀而六畜,令鸟兽不得胎孕之安,伐山渴渊,令百虫不得安逸之处。无穷技俩,以竭精神,岂非人为万物之盗乎!此盗也,皆非正道也。盗之不以宜也,惟三盗得宜,而后三才可安矣。 

何为三盗既宜,天地盗万物,万物盗人,人盗万物,互盗之而相制于死,惟知其宜也。人盗万物,人盗天地,不受天地之盗者,惟免风寒暑湿,劳神苦力;不受万物之盗者,惟免酒色财气,虚心静虑。如是盗天地之精气,而使天地不知,盗万物之正气而餐金食髓,而万物不知,不知其盗,则盗宜矣!三盗既宜,则天地不忌人,万物不忌人。而人生天地之中,万物之内,亦不相忌,而始可长生偷安矣!世人也,但知其神之神者,止知其万物之盗天地、人之盗万物,而不知天地之盗万物、万物之盗人也,若知其不神之所以神,则知盗万物、盗天地,而又是圣人之一事也。 

四章心法 

聚则生,散则死,神聚而明,神去而昏,流行之理,乃天地造化。能静参虚实,默运阴阳,夺其造化之源,忘身外之事。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不受天地万物之盗。三才安稳,身若太虚,心归无极,何道之不成也哉?无中生有,结而成形,得天之神灵而成性,故谓三才。 

日月五章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日月者,阴阳之总名也。阴阳者,包诸男女在其内也。日往月来,相期于朔望,而后可以定其消息。日者,男是也;月者,女是也。清浊之理,悬乎朔望之中,月逢晦而成坤,甲到庚而成象。月受日光,而阴阳之气自合,故因有数。大者干是也,小者坤是也。静而得之,谓之大;动而得之,谓之小。动静相兼,刚柔相配,故曰有定。因日月之有数,大小之有定,而后圣功出焉,神明生焉。圣功者,圣人之功也;神明者,渺明之神也。功出于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虚极其心,静笃其身,身静而生水,心虚而神一。方君正国安,而后金来归性,始得四个阴阳之术全也,谓之圣功。神明生者,冬至不在历数,子午不在夜中。心中一阴,发自喜怒哀乐之所未来;身中一阳,起于心田百窍之所不到。眉间勾现,原非有意之生;虎显神容,岂在有心之索。自然而发天机,理到而成造化,故曰神明之生,此皆为之盗机也,不是杀机也。杀机生于心,盗机生于身,机同而盗不同,此机也,为盗方可得之。天下之大也,人民之多也,谁是英雄丈夫,而得见之、得闻之哉?此盗机也。君子者,知日月有五千八百之数,有正己为大,取彼为小之有定,出其圣功,得其神明,以同我形神,而亘古长存。小人也,得此盗机,抗兵相加,骄而干、傲而戈,丧其至宝,岂不轻其命乎! 

 

五章心法 

静守身心,自然之逆而运用,是为圣功。虚灵不昧,神明光耀,使家有真主,国有明君,身心安静,金水相生,水火既济,真铅升鼎,意到可行,何拘子午之哉?父母未生以前,受孕之初,从虚无中自然而发,盗其机灵,而神明存焉。生于后天,成其形体,盗机从肾,杀机从心,因盗盗相生,流行世界。志士若能达悟修持,夺其盗机,化其理数,定我神明,使精灵不昧而长存。 

瞽者六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一而专也。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人之心也,惟一以定也。得一则不失,而后可以行持,如瞽者无见之目,而耳善听;如聋者无闻之耳,而目善视。以其心之出入门户少也,心少一门,则少一事,善体心者,惟少其门而已。心之生死也,皆为物所累,何以生于物,如一念不生之际,何等中和,及耳闻一音,则心忙听,目见一物,则心忙视,是心原无心也。自物生而后有心,如见器而有器,不见有何器,无器又有何心,即此知之,非生于物乎!心如磬也,敲之则鸣,心如水也,触之则动,心如虚空也,碍之则障。何以曰死于物也,如见一物,而心留之,复见一物,而心去之。闻一音,而心听之,复闻一音,而心又去之,得新忘旧,岂非死于物乎!心之门亦多也,从空而为空窍之门,从实而为实肤之关,皆其出入之门也。然而有正门焉,其机也,在乎目;心之杀机也,在乎目;身之盗机也,在乎目,故曰机在目。总全二机而言曰,子舆有眸子之言,亦此意也。杀机观目而知心,盗机观目而知。祖师有审眉间,行逆道之语,诚目为测心之一镜也。此机也,生人杀人,盗人人盗,皆是机也,如天之无恩于人同也。不言默默,不分是非,而生养覆载,何所不容。至于蠢动含灵,无不得沾天恩而动者,迅雷烈风,虽以惊人,而实乃惠人也。威中有德,刑中有恩然耳。譬之机也,实为无恩,而实为长生之本。如迅雷,如烈风,言其机之速也,其来也如雷,其去也如风。而万物莫不蠢然而惊者,譬之一阳之中,无不动而蠢然也,机之理微矣哉! 

六章心法 

惟存其一,而守其中,净除眼耳鼻舌、见闻识相。少知一事,则内除一贼之害。须默默而定其心,使不知不识,诸物焉能扰我身心、耗我神明。心如明镜,体若虚空,何物而能累乎。心未生明,着物而动,闻声而感,随物往来,皆存于目,泄其机灵,而失真性。外视为杀,内观为盗,以回光返照,定其神明,而复真机也。五脏精华,皆发于目,目乃先天元神、灵光所游之宅也。天神栖于日,人神聚于目,须用璇玑,运其卯酉,透印堂而守门,存养真灵元,待风雷发动,得见天根。一阳发现,蟾光莹洁,乃时之子也,须寂灭后始可见之也。 

至乐七章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性之为理也,宜乐其身以养之。至乐其身,性有余地,而慧光生。性者心之元也,性死则心死,心枯则性孤。故有道者,乐心以养性也。性之为用也宜廉,凡外务纷纭,皆移吾性体。惟安静至极,则心之思索有尽,而五官进入有数,则用少而性自见矣。天之道与理也,于穆不已之理,流行于六合之中,赋禀于人,何常有功之恃、名之成、言之侈乎!赋于人而人不知,即天赋天亦不知,视之至私也,此性也。天之至私,而用之至公者,惟中和以养之,虚极静笃以安之,不睹不闻以慎之,喜怒哀乐以测之。常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行一事,如人见其肺肝,天见其幽微,鬼神在其傍侧。起一念,回观念从何起,目视则从目以内观,耳听则从耳以内闻,不使一念空起,而使出乎无为,方曰用之至公。譬之二十八宿之禽也,悬象于天,而生食克啖相制,其所以然者,亦气而已。悬象于天,共居一气,而各有其私。譬之治世也,而日莅以天下,共佐苍冥,又非至公乎!即象可以测天之公私,即廉与余,可以养心之至道,性在宽而一也。 

七章心法 

至静生光,神明发现,内养身心,慎固灵机,则真性自见矣!长养中和之,定其根元本末,何思何虑之神。不识不知之地,念念回光,则至公私两化,可入无为之境界矣。 

生者八章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死之来也,互相连环焉。生者父精母血,媾而成形,天魂地魄,赋而成神,神形合一,五脏而生。何以曰死之根也,生而内劳其神气,外苦其身心,为嗜欲所役,中至而损,损时即死存焉。死者四大委蜕,五官告逝,气散于天,精归于土,魂升魄降。何以曰生之根,死于土也,其精魂返之于天,而天地如洪炉焉,屈久而伸,寒来暑往,安有逃天地之外乎?同在此橐钥之中,自有破囊之日,故曰生根。然而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言之矣。生不知其来,则死不知其去,死未有其门,生安有其路,一屈一伸,则生死之根自明矣!然而善知生死者,知我生者,是我死之根也。我原从这处生,就在这处死,死者,我原从那处死,就从那处生。 帝又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言其爱中有杀,杀起于爱也。何以见之,如夫妻相爱,恩也。生于害者,原日因有孽而完业也。所以今劫成恩,不是恩生于害。何以害生于恩,今生为爱,而彼此相守,盗失精神,而至于死,不是今生之害,为恩而生乎。恩害相随,如生死相同,人之修炼也,可不防刑中德,德中刑乎。 

八章心法 

世人皆从淫欲而有识身,阴阳合,结成凡体,多由识欲而丧其真,岂非生死同根之理。能知造化养归元,精神不散,并三合一,性命相扶,则能逃寒暑,岂不与太极同真,此言消息盈虚,造化之理,乃顺行之世道,若穷生死之源,当悟本来面目,从何而有其身,才能挽回造化。 

愚人九章 

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圣,我以不虞愚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 

本阴符经内容曾经祖师乩文指示修正,时为一九六六年丙午年农历八月初五日,当日 卜坛主写道:「符经稿本颇善,然其中字句应有改者,计中篇可去故曰二字,下篇可去绝利一源至用师万倍四句,加入一而专也,又愚人可去愚字,又虞愚圣期四句可去,而末句可减一乎字为合。」是以本句之批注应为原来未删改之前者,此处加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道之理也,观心而得性,观性而得天矣。然而有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性之学,生不得一毫聪明,用不得一分思想。愚人也,返以天地之理,得之为圣;我亦以时物之理,返得之而哲。天地者,不识不知之理也;时物者,格物致知之理也。道在无心,有思为下,人以有虞为愚,我以不愚而愚者,众人以有心去防心而为愚,我以无心去得心而作愚。圣人以其智慧自期其圣,生而知之也,我以不期其圣,学而知之也。性在观心,以至于天,生知学知,皆可得道。有心无心,一造至极,性无分于贤愚不肖,在中庸有得之矣。 

九章心法 

专其一,而心目定,灵性日生,则能达天之道,乃自然而然,不待作为也。无中自有还丹诀,有作还无是圣修,正此义也。所谓虚空一点真如性,化作乾坤万种机。 

沉水十章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命之长生久视也,在调其精气神而已。然而精气神有重之者焉,帝推名之曰水火者,总两重天地而言之也,是以故曰:水宜升,火宜降,其理逆也。沉水而使之不升,入火而投之不切,是邪神气不交,而妄以阴阳配合也。自取灭亡,不宜然乎?性命之道,纯以自然得之。身静而得药,心静而养火,身心交而坎离合,谓之性命双修,水火既济,因其自然而然。至于无所不静,则一身之精气,皆滋生而养矣。故曰,天地万物生,是中和之极,天地位焉,万物育之旨也。天之道纯以性,加曰天地之道,则有阴阳之功焉。阴阳之气生于天地,地中阳,而天中阴,地为嘘,而天为吸,则为春夏;阴为嘘,而阳为吸,则为秋冬。惟其阴阳之气,相推上下,而变化顺矣。何谓相推?沉水入火,是不相推,而自损其身矣。惟以阴投阳,以精合神,而气相通,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而变化顺。顺者地天泰,天水火济矣,譬之沉水而养命者不同焉。 

十章心法 

须参明水火之要,方能下手修持。若未达升沉之理,不可狂施其功。倘妄用作为,恐自招其害也。若能默默浑浑,虚寂之中,身心自然安静,真种了然,发生坎离,即当既济,心身合一,故谓中和,乃双修之妙理。 

圣人十一章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道之妙也,自然而然,观心得道,止机成天,皆是自然之功也。圣人知之,故不可违,因而取盗机以养身,安杀机以养心,以身制心,以心制性,以性合天,此道之自然也,何有功焉。然而至静以为功,心静而杀机自消,身静而盗机自灭,身心合静,而二机成土矣。至静至极,岂律法之所拘乎,岂历数之可期乎,无以加之,皆不可测其端倪也。 

十一章心法 

身安心静,而真性自现,大道自明,了然自得。所谓如如不动,清净自正,乃无为之妙,金丹毕矣。 

奇器十二章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进乎象矣。 

性命之道,至于至静之极,久而为器,配诸天地,何也?至诚无息,以造于悠久无疆。则是成诸奇货也。道德经云:「大器晚成,是此器也。」此器也,是性命之机所结也,名曰无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岂空空一器也哉。然而万象生焉,生天而为天,生地而为地,生人而为人,生诸物而为诸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有象可象,无名可名。象帝之先,名曰赤子,至此阶也,岂八卦之可测乎?甲子干支之可辖乎?不受天地六子之拘,安有轮回花甲之管。出死入生,生生不灭,无声无臭,上天之载,神机鬼藏,不其然乎,此功用也,是何故与?是何术与?阴阳相胜之术也。昭昭进乎象矣,明明白白,有目者可得而见之焉,道岂难闻乎。 

十二章心法 

奇器者,阴阳之谓,先天见而虚空成,即神室也。不要以有寻,不要以无觅,静极生,方能陶铸,万物非器乎,当其未陶铸之前,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动发于机,心有相胜,其大无所不包,小无所不入,即芥子纳须弥,故名象帝之先,其可测乎! 

本阴符经内容曾经祖师乩文指示修正,时为一九六六年丙午年农历八月初五日,当日 卜坛主写道:「符经稿本颇善,然其中字句应有改者,计中篇可去故曰二字,下篇可去绝利一源至用师万倍四句,加入一而专也,又愚人可去愚字,又虞愚圣期四句可去,而末句可减一乎字为合。」是以本句之批注应为原来未删改之前者,此处加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清代高道悟元子刘一明注解阴符经 

                                   阴符经注序  

  

阴符经三百余字,其言深奥,其理精微,凿开混沌,剖析鸿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为古今来修道第一部真经。唐陆龟蒙谓黄帝所著,宋陈渊谓黄帝受於广成子,朱文公亦谓黄帝著,邵尧夫谓战国时书,程伊川又谓非商末即周末时书。其说纷纷,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以予论之,世皆传为黄帝阴符经,丹经子书,俱谓阴符经系黄帝所作,考之文字,始於黄帝,兴于唐虞夏商,或者黄帝撰作,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后世成真仙侣,笔之於书,流传世间,亦未可定。就其世传之说,丹经之载,谓黄帝著之,亦无不可,但此书沿讹已久,苦无善本,字句差错者极多,或借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紊乱圣道,以盲引盲;更有借伊吕张果子房孔明注语欺世惑人者,似此鱼目混珠,指鹿为马,大失真经妙旨。予于乾隆四十四年,岁次己亥,於南台深处,取诸家注本,校正字句,细心斟酌,略释数语,述其大意,扫邪救正,以破狂言乱语之弊,高明者自能辨之。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叙於自在窝中 

  

阴符经注解跋 

阴符经者,黄帝演道书也。而谈兵之家,视为天时孤虚旺相之理,人事进退存亡之因,即缁黄之流,浅窥圣经,谬为注疏者亦不少,不几误璞为鼠,以青作黄乎?我悟元老师,造性命之精,证天人之奥,体古圣觉世之婆心,思发其覆,悯后学穷理而无门,详为之解,扫诸说之悖谬,诠阴符之肯綮,其中尽性至命之学,有为无为之理,靡不详明且备,将数千年埋没之阴符,至今原旨毕露,而无余蕴矣。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仆则曰:圣经之精,圣道之微,尽矣。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九月九日受业门人王附青云峰甫沐手敬题 

                  轩辕黄帝著 洮阳门人张阳全校阅  

                           悟元子刘一明注 

                           后学陶铸灵重刊  

阴者,暗也,默也,人莫能见,莫能知,而己独见独知之谓;符者,契也,两而相合,彼此如一之谓;经者,径也,道也,常也,常行之道,经久不易之谓。阴符经即神明暗运,默契造化之道。默契造化,则人与天合,一动一静,皆是天机,人亦一天矣。上中下三篇,无非申明阴符经三字,会得阴符经三字,则三篇大意可推而知矣。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 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神而所以神。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泄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於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於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於至善无恶之地,胜於用师导引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惧於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心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眥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於物矣。殊不知无恩之中而实有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於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余;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廉洁。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神矣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之道行於无象,运於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活活泼泼的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阴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其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其为道也至静,静至於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也。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谓神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由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成之。吁!阴符经三百余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无非申明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黄帝阴符经讲义序 

                   朝散郎权发遣兴化军州事楼昉譔

班孟坚志汉艺文,录兵书四种,以权谋言者十叁家,以形势言者十一家,以阴阳言者十六家,以技巧言者亦十叁家。虽门分户析,各专其一,然血脉未尝不相为贯也。孟坚之言曰: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然则四家实一家也。虽然,孟坚以形势、阴阳、技巧总之以权谋,吾独以权谋、形势、技巧总之于阴阳,盖天地之间,一阴一阳而已矣。权谋则有纵闭矣,形势则有离合矣,技巧则有翕张矣,而所以为之纵闭、离合、翕张者,阴阳之变化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范蠡之谋吴也,精察于赢缩蚤晏之节,而推极于稻蟹之无种,然一鼓而俘之,既以此谋人之国。亦以此自谋其家,所谓后人发先人。至趍时若勐兽鸷鸟者,非阴阳之用乎?而权谋、形势、技巧固行乎其间矣。古文善为兵者,未有不通乎阴阳者也。风后之握奇,武侯之八阵,李卫公之孤虚乌占,特其着者尔。抑又有进此者,张留侯亲屈圯下之膝,受书于老人,苏长公深排之,以为安知秦之世无隐君子者,吾亦以为秦之世安知无神仙者,子房盖偶有所遇耳。《阴符经》黄帝所着,文词古奥奇涩,读者尚不能句,况敢下一注脚子乎?夏君宗禹自浙来闽,手一编示予,则所着讲义也。夏君少从永嘉诸大老游,而窃独好观此书,然未尽解也。他日之上饶,尝默祷曰:未登龙虎榜,先登龙虎山。夜感异梦,后遇至人于祝融峰顶,若有所授者。復取是书读之,章断句析,援笔立成,若有神物阴来相助。此岂模拟料度如世之笺传义疏云尔哉?是必有油然自得而默契者矣。虽然,兵与神仙,未易言也,言兵则流于诡谲变诈,言神仙则流于恍惚诞谩。神仙岂自外求哉?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则神仙即兵。通乎神仙则知兵,通乎兵则知神仙矣。种明逸终身隐华山,而累世为名将,姚平仲京城小不利,或者以为遁去不死也。特吾儒之所谓神仙者,固在此而不在彼耳。读夏君之书者,又当以是观之。宝庆二年秋八月中澣谨书

黄帝阴符经讲义卷之一 

云峰散人夏元鼎宗禹譔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也者非可仰求于冥漠之表也。天道在吾身,我能尽其观之之妙,则目击道存,至道不繁矣。要当执天之行,须臾不离于十二时中。一语一默,一唿一吸,阴开阳闢,西没东升,风云发泄于七窍,坎离交会于元宫,天以是道而运行乎万化,我以是道而操履于一身。寒暑同其往来,日月与之交合,乾健以之不息,日用自然无穷。不知我之为天,而天为之我也。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其以是乎?谓之尽矣,不可以有加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五行也。人禀五行于天,有五贼于人,是岂天不化耶?非也。行颠倒大道生焉,顺则成人,逆为丹用,如金木必欲交并,水火必欲既济,土旺四季而復以尅水为功,是五行相贼。道之玄奥,世人安得见此理乎?故见之者昌,亦诚则明,明则着。虚室生白,充实而有光辉之妙也。既曰观天之道,又曰见天之昌,圣人揭大道以示人,昧者当面蹉过。惜哉。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行五贼,其理幽微,心为天君,实能主宰。此施行于天,皆在吾心之用,盖心即天也,天即心也,人能即一心之天,以窃造化之妙,即动静陟降,在帝左右,而施行之际,未知其孰为天,孰为心也。

宇宙在乎手,

手为叁关之要,学道者当知所先矣。《黄庭经》曰: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命关,生地扉;手为人关,把盛衰。得非以手者,能按天象方隅,推五运六气,握固以养和,弹指以摄化,诊视以知阴阳之候,诀目以通鬼神之灵,无一而不在手也。宇宙六合,广大无际,苟得玄妙,其犹示诸掌乎?《参同序》曰:运六十四卦之阴符,天关在掌是也。

万化生乎身。

人之一身,一天地也。有阴阳升降有乌兔出没,有潮侯往来,有风雨明晦,有雷电轰闪,有云气吐吞,有山河流峙,有草木荣枯,动静语默,阖闢变化,无一不与天相似,信乎万化所由生也。然有道者万化生,无道者万化息,生者与天为徒,而息者与鬼为邻也。可不自爱乎?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人一心,机道同辙。自六慾七情,有以夺其性真,则业识火炽,不知其孰为天,孰为人,又孰为机,孰为道也。上圣洪慈,阐明奥旨,谓性即天也,天即人也至理浑融,不可致诘,必得其机而应之,则自然脗合是机也。岂世俗机巧变诈之为乎?非也。乃机缄之运,不疾而速,机关之应,若合符节耳。人能明此之机,心同造化,自然机应不失,则天道立矣,人道定矣。固非曰捨人道而别立天道,亦非曰先立天道而后定人道也。盖人道即天道,天道即天机,天机即天性,所谓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地发杀机,星辰陨伏。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叁才异位,生杀同机。然杀者乃所以生之,而生者乃所以杀之也。且阴疑于阳必战,其血玄黄,是杀机之所寓也。况叁阳交泰,万汇咸亨,天发杀机,下除阴邪之炁,则雷轰电扫,天威赫然,龙蛇垫藏,不容不起,陆于阳盛之时;地发杀机,上承场刚之运,则涌泉起浪,黄河逆流,北斗杓躔,不容不旋,伏于阴阳交胜之际。人识此机,则濳夺造化,旋乾转坤,翻天覆地,使地天交而为泰,生杀定而为功。太白真人歌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反覆之机也。虽然,天地与人列为叁才,生杀与机同于一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亦岂捨吾身之外而别有天地可充塞乎?故知一气之运,非以在天者有余,而在人者不足,天人合发,不差毫釐,机缄默应,变化万端,丹基一定,大道滋生矣。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形色,天性也,而技巧出焉。伏藏,待时也,而天机寓焉。有是性则有是机,非曰终于伏藏而无所用心也。所谓怀材养浩明时,正金丹之秘旨也。或谓阴铅主伏,阳汞主飞,圣人伏阳汞以鍊阴魄,故有大巧若拙之用,非也。殊不知黄帝专言巧拙者在性,伏藏者待时,盖以性则合于玄元,而铅汞则拘于形质。苟此性灵明,阳魂日盛,巧拙莫蔽,伏藏待时,天机一应,则天性见矣。此正洞宾谓七返还丹,在人先须鍊己待时也。知待时之说,则知伏藏巧拙之性矣。

九窍之邪,在乎叁要,可以动静。

人身九窍,上七下二,无非邪秽。学道者审此,必摄乎叁要,然后动静有无邪之思。叁要者何?耳目口是也。《参同契》云:叁宝固塞,勿发扬。叁者既关键,动静不竭穷。人能谨此叁要,则天下之声万变,而坎之聪不为所夺;天下之色万变,而离之明不为所蔽;天下之味万变,而兑之纳不为所乱;自然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动静之间,一循天理之正,虽万邪不能干矣。九窍之邪,何有于我哉?此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之道,岂异端乎?

火生于木,祸发必剋。姦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鍊,谓之圣人。

木能生火,终于自焚。国若生姦,终于召乱。此势所必致之患。学道者知之使火生于木而木不焚,姦生于国而国不乱,譬犹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固不可以其姦邪而屏绝之也。苟纵是欲,则何所不为?惟以道而制之,则火木相生,不为祸而为福,姦邪虽动,不为邪而为正。岂非圣人修鍊之道乎?所谓居尘不染,出死入生者也。然木火相生于五行为最盛,人身五行视木火为盛衰,如真元不亏,则木火炽然。濳应天机,常人纵之以伤生,是轻命恣姦也。圣人鍊之以成道,是返归正也。苟真元衰败,则木火灭矣,天道缺矣,人道远而鬼道近矣。哀哉。

 

黄帝阴符经讲义卷之二

云峰散人夏元鼎宗禹譔

经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气应黄钟,万物萌动,此天生也;律中夷则,则万物挚敛,天之杀也。然天既生之而復杀之,何也?盖有生杀之理存乎其间,何以知生人能充是道于吾身?密参造化,则春生秋杀,阴阳代谢,不在一年之运而十二时中,自可以夺天之妙用,而得道之妙理矣。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叁盗既宜,叁才既安。

天道好生,地道好长。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用,乌可以为盗耶?得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蒭狗,是天地盗万物而不使之长荣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万物盗于人而不使之永茂矣。斧斤之入山林,数罟之入污池,五谷六蓄烹饪食啗,是人为万物之盗而不使之长生矣。虽然,叁盗之暗相销铄,潜互斲丧,不知不觉,而荣枯生死,莫可致诘。在天地万物不足以为害,而在人者深所以为害也。何以明之?天地贼万物而覆载者常存,万物贼于人而生成者不绝,至于人贼万物,本资以养生也,而反不能长生,乃为万物所盗,哀哉。世人能深明此理乎?苟能明之,自然知所修为守护叁宝,爱养灵珠,存叁守一,精气神全,赫赫金丹,辉光充实,天地万物何能为盗于我哉?惟其昧于此也,乃以人生天地间,必资于万物;万物利于人,必资于天地,其理固宜也。惟其以为宜也,则必安之而不以为异也。圣人忧之,故曰叁盗既宜,岂其宜耶?是悲其互相戕贼而无有终穷也。叁才既安,岂其安耶?是怜其鼎分列位而安于相贼也。深所以悯世人之不明乎道,不能超脱乎造化之表,而出死入生,弃枯就荣,与天地万物相为终始者也。吁,此黄帝所以成金丹而登天,后贤亦拔宅而上昇者相踵也。叁盗何加损于有道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

人之有生,四大假合,肢节百骸,精神血气,非食啗不能充养。苟失其时,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况金丹大道,其採亦有时,取亦有日,其甘如饴,其大如橘,食之登仙,金筋玉骨,此其血化为膏,膏化为气,气化为神,飞昇金阙,奚止百骸理而已乎?

动其机,万化安。

天地造化,深不可测;机缄默运,人身同之。苟得其机,则动罔不吉,万化虽众,安而不危。傥失其机,则危殆必矣。何安之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而所以神。

神之为用大矣哉。然有隐有显,有藏有露,圣凡自此分也。世人但知施设注措,言语文章不求而得,不思而中,以为我之神也,殊不知业识忙忙,应酬万变,逐物忘返,无须臾宁。吁,焰烈者膏竭,芬郁者本枯,自速其尽而已,何者?以其显露甚也。惟圣人内观反听,塞兑含流,隐藏于中,鬼神莫测。故恍恍惚惚,若无知也,而其中有物焉;杳杳冥冥,若不神也,而其中有精焉。此不神其神,乃所以为至神。非有道者,其孰能与于此?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太阳火魂,太阴水魄。水火二象昭着,阴阳何有数耶?盖天有叁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昼夜行一度,月昼夜行十二度有奇。日行迟,故一岁一周天;月行速,故一月一周天。迟速相盪,阴阳相须,故有大尽小尽,其数一定而不易。人之一身,亦有日月,亦有度数,其周天之运不在一年。盖蹙年成月,蹙月成日,于十二时中,自然阴阳升降,魂魄相生,吾有圣功之用,必使之乌兔交合,龙虎交媾,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虚室生白,入于无何有之乡,混合回风,得于片饷工夫之际,谓之神明出者,不知其因神而明者,因明而神也。无中有乃玄中之玄,有中无乃妙中之妙;变化万端渊不可测,昭彻万象洞无所蔽,是谓神明,不可思议也。虽然,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者,即此道也。今人但能诵之于口,而曾不践履于身,反以神仙为怪诞,哀哉。其行尸行厠,自谓富贵快乐,不知梦幻泡影,深可悲伤之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盗机之喻妙矣哉。盗者何?不可测知也。机者何?不可御遏也。夜半负之而去,此盗也,人孰知之?若虞机张,此机也,人孰遏之?然此盗此机,能通叁才造化,得阴阳阖闢,一气流行,机缄自应,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学道者得之以固穷,非曰特守贫穷也,凡其浮云富贵,不事肥甘,乐清虚,从淡泊,即固穷之义也。小人得之轻命,非曰事刀兵也,凡其御房探战,嗜酣声乐,饮酒食,逞财气,即轻命之谓也。虽然,固穷轻命既有君子小人之分,而盗机之发,亦何私于有无也?特君子明此机而用之以固穷,小人昧此机而用之以轻命耳。此理幽玄,非盟誓不传,故曰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叁返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无明,聋者不聪,聪明既黜,视听何善之有?非此之谓也,人以耳目为生,反以耳目为累,声色乱于前,视听动于中,知何者为主也?惟瞽者目所不睹,则心专于听,而粉白黛绿者不能杂也;聋者耳所不闻,则心专于视,而泾娃鼓吹者不能夺也。此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之妙也。绝利一源,则心无二用,专气致柔而已。叁反昼夜者,乃叁宫升降上下,往来无穷也;用师十倍万倍者,乃精神折衝,使邪魔外道非心恶念有不战而屈之理也。夫以弃绝于利慾,精一于本源,万累消忘,无思无虑,精诚纯笃,一念不差,此寂然不动之境也。而昼夜之间,叁宫反覆,阴阳升降,符节不爽,循环无穷,此感而遂通之妙也。吁,此道非见之践履,验之日用,则曷与言哉?虽然,十倍万倍,其效犹有浅深,何也?盖黜聪明,堕肢体,藁木其形,死灰其心,虽可以定静而入道,而弊有释氏空寂之偏,不能运化,终为阴灵苦爽鬼而已,其效故止十倍也。若夫绝利一源而復能叁返昼夜,自然守真抱一,升降叁宫,昼夜循环,靡有暂息,天人胥契机,应若神,不可拟议,此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其效实无敌也,非用师万倍而何?昔鲁侯问耳视目听之道于亢仓子,对曰:传之者妄矣,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必使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目睫之间,皆莫能逃吾视听矣。世人傥知亢仓子之视听,则知黄帝聋瞽之视听也。玄妙哉。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目相关,生死相因,物机相应,曾无间断也。人生为万物之灵,日与万物交际。一念之起,随念生于物;一念之灭,随念死于物。然心非自生于物也,其机在目耳;心非自死于物也,其机亦在目耳。使当时黑白不分,妍丑不别,则心同太虚,何由能生死也?惟机关在目,触之而动。一睹美色,则倏然生爱;一见恶,则悠然增恶。故爱之而欲心生,是此心生于物也;恶之而欲心死,是此心死于物也。塬其所自,岂是心之本然哉?皆其机之在目也。故上圣有内观之经,仙家有帘目之法,儒之非礼勿视,释之清净眼根,其旨深,其则不远矣。虽然,瞽者亦有嗜慾,岂机专在目耶?故曰心目相关。

 

黄帝阴符经讲义卷之叁

云峰散人夏元鼎宗禹譔

经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何心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然必风雪凝沍,冰霜凛冽,而后万物有归根復命之理,是天之无恩而大恩生矣。况迅雷烈风发于春夏,而百嘉畅茂,凡蠢动含灵,莫不戢然遂其生理。所谓勐火烈焰之中,乃金宝成就之地。学者体此,当明杀机,反覆害里,生恩造无,上之玄元,为天人宗匠也。

至乐性余,至静则廉。

情有悲欢,性则至乐,欲有动作,道则至静,此仙凡所由分也。学者求先当以性天为乐,不使一毫穷通得丧累于其中,则甜淡无为;廉于持养,自然心与道契。彼其七情六慾,悲欢无常,动触祸机,日褁尘网,无有出期,何性之可乐,何静之可廉欤?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天道无私,然于金丹也,若有所私。天心有私,然于大道也,若无所私。何以言之?人禀赋于天,一点灵明真觉之性,叁昧无为自然之火,先天太一含真之精,无大无小,无贵无贱,无仙无凡,皆获具足,是天无所私也。然而有道者,阴阳升降,不失其时,日月交合不差其候,唿雷唤雨,振风闪电,真能旋乾转坤,驱龙伏虎,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有不可思议之妙;无道者反是,阴阳失升降之期,日月无交合之候,雷电风雨自视何有?一身所存,不为饭囊酒瓮,则为药肆淫房。是天果私于有道而不私于无道耶?吾见其有道者,长生住世,虽数尽而飞仙;无道者,疾病缠绵,速与草木俱腐。是天之至私者乃所以极其至公者也。可不警欤?

禽之制在气。

万物有生,皆禀一气。禽若至微,飞行太空,虽知六翮所鼓,众羽所扶,傥非一气之充,则亦废而不举。学者知之,则保啬元和,培养神气,使之至大至刚,充塞天地而后已。《诗》不云乎: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气作之也。夫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乎?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欲通造化,当知生死之根;欲明大道,当识恩害之义。是理也,捨五行造化、金丹大道,何以明之?且金生于巳,死于子,子为水乡,而金能生水。然则金岂真死耶?木生于亥,死于午,午为火地,而木又能生火。水土生于申,死于卯,卯为木位,而水又能生木。是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也。然而生死之根固然,而恩害之义却异,惟金火之造化,不可以生死论也。《龙虎上经》曰:金火者,真药也。丹术着明,莫大乎金火,且火生于寅,死于酉,酉为金乡,其火但能剋金,岂能生金耶?况酉为金旺之乡,而火为就死之地,既不能尅之为害,而金反以生旺为恩。然金亦岂能自生?要必资于所生,惟土能生金,而火却又生土,若无戊己,不成丹者也。嗟夫,五行相生相尅,至理幽微,学者罕知,况金丹一说,只是喜谈乐道,曾不深究玄旨,再当一一分辩,以诏将来。且内外二丹不出五行造化,独不曰水火木土之丹,而特曰金丹者,何也?盖天一生水,坎为水宫,水为万物之母,修真者必当先于坎宫留心也。然坎宫之水,岂能自生,惟金能生之,是元始先天之气从金化生。古歌曰:用铅不用铅,须向铅中作,及至用铅时,用铅还是错。盖铅为金母,金为水母,水为丹母,其相生相成之义如此。然大道不以相生为用,而以相尅为功,岂非以金能尅木,木归于尽,木能尅土,土极于虚;土能尅水,水混于空;水能尅火,火终于灭。火虽尅金而金曾不坏,烟消焰尽,金体愈坚。《参同契》曰:金入于勐火,色不夺精光。岂非害生恩,恩生于害乎?此其所以谓之金液还丹,谓之长生不死,谓之返本还源,惟只水中金,一味而已。若肝心脾肺肾,精津气血液,其形质全不相干,其性命却又相干,其理虽有可言,其道则不可言,盖有攒簇,有合和,有药物,有火候,有真凡,有宾主。圣人传药不传火,不遇真师莫强猜,非歃血盟天,划沙文地,不许妄授,违者殃及九祖,祸先一身。张平叔传非人,叁遭责罚,可不鉴欤?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哲人可以虞愚,我以不愚圣,人其期、我以不期。

圣愚贤哲同一初耳,自其心有广狭,则所造有分量。且天地时物咸有文理,其法象着明,无内无外,人能仰观俯察,则克念而作圣,克明而作哲。然由愚而哲,由哲而圣,皆自心之广狭推之,故愚能以天地文理之大,存于仰观俯察之间,虽至于圣,可也。吾而梏于时物文理之小,察于日用常行之间,仅止于哲而已。圣哲既分,纯疵异念。愚人既圣,在释谓之直超彼岸,见性成佛;在道谓之一得永得,平地登仙。一念之迷,既纯于愚;一念之觉,自纯于圣。惟哲人则不然,其初若汲汲于明道,而终则復悠悠而慢道,苟不加防虞之力,则出入无时,操存捨亡,又将入于愚而不自觉矣。我之所希者圣,其可以仅哲而復愚乎?故我以不愚,非特不愚而圣也,亦岂特至圣而已也?盖圣人其期,犹有限量之可名,是犹梏于天地文理之用也。我乃离形去智,与道合一,而独超于万物之表,是岂可得而期哉?此大而化之之谓圣,若难造矣,而圣而不可测知之谓神,即金丹之大道也。论至于此,则曰愚、曰圣、曰哲。始也,以天地时物之文理而入道,终也,忘天地时物之文理而得道。譬之五行造化,万象森罗,皆道之用;文字语言,瓦砾梯秆,皆道之寓。凡叁千六百门中一一践履,真积力久月,无忘其所能,固以限期为验,如颜子之亚圣不违仁于叁月之久,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尔。若夫孔子之集大成,文王之顺帝则,上下与天地同流者,何以期限为哉?彼修空寂者曰:饶君经万劫,终是落空亡。何谓不可期也?殊不知身经劫火虽云坏,道若虚空能坏无?异哉!金丹大道,肇于太极,成于无极,用于有穷,妙于无穷,不可以凡俗语,当共神仙子细推也。

没水入火,自死亡兵。

水火有焚溺之患,刀兵有杀伐之威,不待智者,皆知所畏避也。今乃求没于水,愿入于火,乐毙于兵,曾不病风丧心,亦非形格势禁,其事深可悯恻,何也?彼酒色财气,乃水火刀兵之异名,入皆焚溺自尽于中,曾不知惧,且嗤学道者徒清修斋戒,纵与彭聃同年,亦谩孤苦一世,曷若我酒色为乐乎?噫,飞蛾扑灯,难以遮护,特为长嘆息而已。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以制之。

太上曰: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復命。又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復。且至虚至静,体凝于阴,万物从何而生?然阴不极则阳不生,静不极则道不见。况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傥不法于自然,处于至静,则天地万物决不能生。人以一身参天地万物之用,得不知所谓静乎?惟其心猿意马,日放纵于利慾之场,视天地万物生成之理,于己何哉?况天地之道,君浸润焉,自一阳而浸至于六阳,自一阴而浸至于六阴,皆以渐而长,未有骤而进也。故阴阳相推,皆顺自然之理,惟圣人知其然也,则无为中有为,至动中至静,使天地万物因静而生。非有道者,孰能知之。

至静之道,律歷即不能契。鸟兽之谓也。

律歷之法,推筭天纪,有七十二候,有二十四气,有四时八节,有晦朔弦望,皆度数不可违也。然治歷明时,推步纤悉,疑非自然无为之理也。惟圣人道极至静,心同太虚,阴阳升降,运化自然,曾无一毫造作,若律歷之多事,得非鸟兽之谓乎?盖鸟兽者,乌兔也。乌兔者,日月也。日月者,水火也。水火者,阴阳也。阴阳者,天地也。天地者,清静无为、自然之大道也。大道者,即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学也。性命者,即长生不死、金丹之方也。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然进乎象矣。

大哉,道乎。至哉,言乎。《阴符圣经》皆黄帝阐道秘言,予辄不揆,解释其义,妄泄天机,载观末后,数语总括始终,亦犹乾坤之彖辞,备六十四卦之大义,其探赜索隐,钧深致远,未易揣摩,猗欤休哉?敢再拜。熏染而详明之,且金丹大道,其于一身,有奇器焉,非必铸冶也。偃月之炉,太一之竈,无内无外之鼎,至灵至圣之药,是生万象,皆出自然。洞宾谓一粒粟中藏世界,叁升铛内煮山川,岂虚语乎?故以八卦言之,则坎离为本;以周天言之,则子为先。其机之神也,则妙用无方;其鬼之藏也,则隐显莫测。阴胜阳,则水火为既济;阳胜阴,则日月为合璧。金乌有搦兔之功,木龙有伏虎之德,龟蛇交颈,蚌螪含珠,悬象昭昭,殆不可掩,得非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测知之谓神者乎?是道也,即吾儒分内事也。昧者谓金丹为异端曲学,是犹坐井观天而曰天小者,岂天之罪哉?

 

 

黄帝阴符经註序

苏为淛右甲郡,士林先辈,盛德如石涧翁者远矣,今难其人矣。翁平生读《易》有见有得,故能守恬淡,不炫燿,寿考以终。是经所解,发明朱夫子所未尽言者,使夫子復起,不易之矣。况继志如子玉,力学如孙桢。天之报施,固未艾也。子玉以是示予,俾序篇端。予焉敢僭,披诵累日,感叹滋深,敬书数语以酬之,亦故交之情有不能自已焉耳。予老矣,言之岂足孚于人哉?言之岂足孚于人哉?至正八年十月望日眉山师余敬书。

黄帝阴符经註

林屋山人俞琰玉吾叟解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自然而然者,天之道也。左旋右转而昼夜弗停者,天之行也。《中庸》云:诚者,天之道。又云:至诚无息,诚则真实无妄而纯乎天理之自然也,无息则瞬有养息,有存而须臾不间断也。人能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则与天为徒矣。尽矣云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八字言简意尽,而无以加也。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贼,五行也。朱紫阳曰:天下之善由此五者而生,恶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言之曰五贼。愚谓天之五行,水、火、木、金、土是也;人之五行,视、听、言、貌、思是也。天之五行在天,可得而见;人之五行在心,可得而见乎?人能见其所易见,又能见其所难见,则无所不见矣。故曰:见之者昌。何以谓之在心?视思明,听思聪,言思忠,貌思恭,而心之官则思也。何以谓之?施行于天,风、雨、旸、寒、燠是也。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能动其机以夺天地之机,则天地之造化在我矣。故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邵康节《观易吟》云: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叁才别立根。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即在人。此之谓也。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故曰:天性,人也。机动于中,人之心也。故曰: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能立其诚而不为人欲之所移,则天者定而人亦定矣。故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地发杀机,星辰陨伏。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杀机于上,则龙蛇应之而起陆;地发杀机于下,则星辰应之而陨伏;人发杀机于中,则上下皆应之而天地反覆。权谋知术之士知此理,则譬以恒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修鍊之士知此理,则以首为天,腹为地,心为人,其法潜神于内,驭唿吸之往来,上至泥九,下至命门,使五行颠倒运于其中,降则金水合处而与土俱降,升则木火为侣而与土俱升,上下往来,无穷无已,是为吾身之天地反覆。二家之说,虽各言其志,理则暗合。盖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而其理一也。不然,此书何以谓之《阴符》?愚观《老子》之书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言修鍊也。又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又云:佳兵者,不祥之器。盖亦兼言治道,不专言修鍊之一端也。如《子华子》、《关尹子》、《文子》、《列子》、《庄子》皆然。或者执于一偏而专言其一,谬矣。詹谷註此经,乃以御女採战之秽术为强兵战胜,则又谬之甚焉者也。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之机与人心之机相应,其动也,彼此相符,是为天人合发。天人合发之机,非知道者孰能知之?知其机而不妄动,则万化之本定矣。故曰: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修鍊者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于丹田片饷之间,神入气中,气与神合,则寂然不动,逮夫亥之末、子之初,天地之气至则急採之,未至则虚以待之,不敢为之先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有知有愚,故其性巧拙不同。若夫大知若愚,大巧若拙,则其性伏藏于内而弗为人所窥。故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叁要,可以动静。

 

邪即人欲。人欲炽则天理灭,此君子所以防闲其邪也。窍有九而要者叁,耳、目、口是也。君子动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动而诚也。静则无视无听,而谨窒其兑,静而诚也。君子动亦诚,静亦诚,动静皆诚,无往不可。故曰:九窍之邪,在乎叁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剋。姦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鍊,谓之圣人。

 

火生木中,火发则木为之焚。故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剋。姦生国中,姦动则国为之破。故曰:姦生于国,时动必溃。修鍊之法,藏心于渊,美厥灵根,安则火无炎上之患,犹木虽藏火,而不为火所克也。闲其邪而存其诚,则犹国虽藏姦,而不为姦所溃也。故曰:知之修鍊,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有春雨之发生,则有秋霜之肃杀,此乃天道之当然,理之自然而然者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叁盗既宜,叁才既安。

 

天地养万物,亦害万物,故曰:天地,万物之盗;人养万物,亦害万物,故曰:万物,人之盗;万物养人,亦害人,故曰:人,万物之盗。不言其养而言其害,盖亦即其反者而言之也。若夫叁者各得其宜,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故曰:叁盗既宜,叁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时谓天地之时。吾能食其时,而与天地合,则百骸理。机谓人心之机。吾能动其机,而与天地合,则吾身之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神者,阴阳不测之谓。妙万物而为言者也,非世俗所谓灵怪也。愚者烛理不明,而惑于灵怪奇诡之说,则谓之神。若夫日月之运行,四时之推移,万物之变化,则习以为常,乃谓之不神。抑孰知不神之所以神哉?愚尝闻之隐者云:天虚空而其状与鸡卵相似,地局定于天中,则如鸡卵中黄。地之上下四围、盖皆虚空,而虚空处即天也。地所以悬于虚空而亘古不坠者,天行于外,昼夜旋转,而无一息停也。天北高南下而斜转,故北极出地叁十六度,南极入地叁十六度。黄道周匝于天腹,日月则行于虚空之中,而昼夜不离黄道。《隋书》谓:日入水中。妄也。水由地中,行不离乎地。地之四表皆天,安得有水?谓水浮天载地,尤妄也。冬至之日,昼则近南极而行在天之南方,而阳气去人甚远,故寒夜则潜于地底之虚空处,而阳气正在人之足下,所以井泉温;夏至之日,昼则近北极而行正在人之顶上,而阳气直射于下,故热夜则潜于地外在北方之虚空处,而阳气不在地底,所以井泉冷。万物春而生,夏而长,由地底太阳之气自下而蒸上也。秋而收,冬而藏,由太阳之气去地底以渐而远也。此理昭然,而昧者自不知耳。至如鸟兽虫鱼,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殊,草木之开花结实,白者白,红者红,大者大,小者小,百姓莫不见其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故曰: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其神矣乎。日月之运行,一寒一暑,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厥亦神矣。非圣人其孰能明之?神而明之,其功盖在于圣人也。夫日一日行一度,一期行叁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周天。月一日行十叁度有奇,二十八日而周天,则又行两日乃与日会而合朔;二十七日而周天,则又行叁日乃与日会而合朔。故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虑百姓不知日月之有数而春耕秋穫之失时也,遂为之治历明时,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凡叁年一闺,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而为一章,则至朔必同日,其数盖一定而不可易也。圣人赞天地之化育,而其功如此,使百姓咸知日月之神,而其理昭然如此。故曰: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机之未发也,隐而不露,孰能见?孰能知?故谓之盗机。是机也,君子得之以固躬,君子知命而不妄动也;小人得之以轻命,小人不知命而妄动也。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叁反昼夜,用师万倍。

 

瞽者目无所见,而其耳善听;聋者耳无所闻,而其目善视,一而专也。学道之士,有能绝去利欲之私而用志不分,则其功用十倍于众矣,人苦不自反耳。若能谨守耳、目、口之叁要,而昼夜存其诚,则其功用又万倍于众矣。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心因物而动,是生于物也;逐物而忘返,是死于物也。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其机盖在于目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之于物也,任其自然,虽谓之无恩可也。至于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普天之下蠢动含灵,咸被其泽,岂非无恩之中而有大恩乎?

 

至乐性余,至静则廉。

 

知者乐,乐则知命而无所忧,故其性有余,裕而不迫;仁者静,静则定而无所欲,故其性廉洁而不贪。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天道至公而无私也。人但见一物之生、一物之长,遂以为天之至私,而不思日月所照、雨露所及。凡飞濳动植之类,莫不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此则天之至公也,天曷尝独私于一物哉?

 

禽之制在气。

 

春则仓庚鸣,孰使之鸣?秋则鸿雁来,孰使之来?禽之制在气故也。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谓万物之动,动极则復静,是生者死之根也;死谓万物之静,静极则復动,是死者生之根也。恩谓天之生物,害谓天之杀物。有秋冬之收藏,则有春夏之生长;有春夏之敷荣,则有秋冬之凋落。故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圣则不可得而测也。既以为不可测,则不復穷其理。虽以之为圣,不知其所以圣也。我以时物文理哲,哲则可得而知也。知者穷其理以致其知,则天地虽圣,吾亦得而测之,况时物乎?夫时物之文理,即天地之文理也。不知天之文但观天之时宜,不知地之理但察地之物情,何必索之高远哉?终篇又有百余字,或以为註文,或以为本文,如云: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谓天地间阳盛则胜阴,阴盛则胜阳,如水之浸物,盖以渐也。朱紫阳虽以为註文而不解註,然答门人之问,则深取其说,愚故併及之。

 

阴符经三皇玉诀 軒辕皇帝制 

  序 

  朕诏文武百官同理国事,有护国歧师出班奏表:有奇怪鸟兽,铜头铁额,坐高三丈,两翅如刀飞腾,遮蔽日月皆昏,在地吞石飙沙,江河枯干,又伤害人民性命甚多,天下无治。遂诏文武百官车驾亲出,观天下人民痛伤,视见蚩尤果有怪鸟难治。朕前去至一大山,夜见红光紫雾、白气青霞围绕不散,再诏文武尽视皆见。歧师奏言:此山有名虚天坛第一洞天,上临玉清元始之宫。朕亲驾到山,有一石洞,不知深浅,差勇猛壮士名重山,身长三丈五尺,使入洞内,用烛火前去,经三日三夜方出。重山奏言:“中有大石匣,金甲神人八员守定,各执斧钺仗剑,喝云:‘不得到此!’”。重山奏毕,朕发心烧香,上奏三清:愿臣有分,开取石匣,不避凶吉,要知天地秘密天机之事。焚香告礼三清,朕遂同入洞。亦有红光绕定,不见金甲神人。朕於石匣见一卷经,号曰: 

  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 

  即将经出洞,焚香礼拜,上谢三清。开看见字不常,尽是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上卷按神仙抱一之道,中卷按富国安民之法,下卷按强兵战胜之术,与天地阴阳万物为祖宗。治国齐家、持身不死之道皆从此经,乃青阳秀炁自然结成文,每字方圆一丈。朕复回皇都,再集文武百官议此经事之理,尽言不知此义理,不曾闻经出处。朕遂行宣文天下名山洞府,恐有玄妙高士并世贤人深晓经义之事。曾收此经者,便许奏呈解义,如通此阴符经义者朕赏金赐命。天下尽无此经,岂通道理。朕遍访名山洞府修道之士,尽拜为师,求长生之路。要解此经之义,绝无人知义理,尽是旁门小法。自此四十余年,入道身衰,皓发如银,道也难成。朕闻崆峒山有一高圣先生广成子,妙道深玄。朕车驾亲诣,自心屈弱,膝行肘步,礼拜侍立,告求广成子先生:“指教臣自石室中得《阴符经》一卷,不晓义理,在世尽不通晓此经。今遇先生,感天不忘,要通此经之妙道”。广成子先生言:“此经者是天上所秘,在世洞天隐此经一卷,镇天下妖魔龙神精怪,当与世上有德行之人。遇此经者,修长生之路,复升天道,永世流传天下信道有缘之人。此经要知义理,天下莫能知见。今峨嵋山有一高圣天真皇人,深晓此经义理,广成子同去侍见天真皇人”。 

  朕问此《阴符经》天皇地皇人皇,阴阳造化,治国治家治身,长生不死复升于天界如何修道,朕闻高圣广成子先生说,高圣天真皇人答朕,当时深晓阴阳造化成道之理。朕道成升天之日,恐后人信道修真者凭何经文,朕乃留此经遍行于世,复隐此经一卷于崆峒山,又留九宫八卦,分阴阳五行,夺造化,动天机,入室登坛,九宫局式,璇玑立斗,时分候节气,金木生杀,择真至宝,取时造化,内炼轻清,化神纯阳之体,返金灵之虎,变赫火龙,虚腾炎天之上,入圣朝元之道,集成文序,又分造化阴阳日月为象,天地为父母,八卦为子孙,太一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九宫之图。如后人获遇此经者,不得轻泄不信之人,若传下愚之人者,堕九玄,七祖入轮回,永不得出期,后殃及子孙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 

  黄帝问曰:阴符者何也?广成子曰:此阴符二字,上可通天,下可察地,中可化生万物,为人最尊。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古之圣人,内动之机可以明天地造化之根,至道推移之源,性命之本,生死之机。知者可究合天地之机,操运长生之体,故曰阴符也。 

  黄帝曰:上有神仙抱一之道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夫神仙抱一之道者,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之。神仙抱一者,乃是太一含真之炁。太一者,乃是北极太渊之源,乃虚无炼神之道。上天所秘,世人不可得知,子在人间安晓此语。一者,天炁也,人将太一真炁与我真炁相济,更要知天时、受天气、接人气,人气接天气,与天气相接而不死也。人若包含太和真炁,久而炼之,乃为大丹纯阳也。阳者天道,故神炁合道乃为神仙抱一之道也。 

  黄帝曰:中有富国安民者,何也?广成子曰:富国安民者,乃炼炁之道也。凡人将真精炼成神胎,名曰胎仙。故聚而成形,散而成炁,故与道相通。道者养炁,养炁者保神合于大道,故曰真炁相济。久而用火煅炼成丹,若能全精炁炼作纯阳,故乃成丹,换形万神皆安,国中有宝,故曰:富国安民也。 

  黄帝曰:下有强兵战胜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强兵战胜者,乃真炁战退阴气也。炼体纯阳,金筋玉骨,鹤体松形,谓之纯阳,故得不死。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为民,以形为炉。首者鼎也,精满于脑,故用火煅炼成丹,因精髓见火。火者阳炁,息者风也,以风吹火,久炼形神俱妙。故曰:炼神之道,存心于内,真炁自然冲和不死。故曰:炼百关,精髓纯阳也。九窍炁定下关,精炁不泄者胜也。 

  黄帝曰:天皇者,何也?广成子曰: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开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万象,主天圣玉虚圣境,明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地皇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地皇者,天皇一炁下降于地,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人皇者,何也?广成子曰:人皇者在天地之间,虚无至理,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太空虚中相合,化金木五星为中宫,合乾坤八卦,保护化神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炁也。 

  黄帝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何也?天真皇人曰:观天者乃丹阳之炁、纯阳之物,精气运而不绝,升沉往还,周时复始,包含万象,乃青阳之炁。天地者阴阳之精,天气下降,地气复升,升而复降,人在其中而不知。其理,天之阳精为日,地之阴精为月,日月运而不休,寒暑煎而无息。凡人不知身内亦有天地之炁,天气升降有时,人知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曰:何谓不知?广成子曰:头以象天,清阳之本,足以象地,浊阴之源。人能内含天地之道,与天地齐年。人身中有真阳之炁,藏于阴精之内,精炁者真炁之母,真炁者精炁之子,常将子母相守,故不死,复归其源。为人不知时日,天枢之上,天元一炁主之,天枢之下,地元一炁主之,天枢之中,阴阳真源主之。人用天时,混元正一之炁,上下无穷,与天地齐年,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黄帝曰:人用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圣人存精养炁以保形神。人不知者,贪欲亡精,用心失神,劳形散气,更不能使其神炁合道。不知天地之升沉,日月之运转,故死也。以其分受日月之炁,若能观此,天地与我同耳。为人不知天地之理,阴阳之旨,若合天地之体则至矣。此乃人之用也。 

  黄帝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何也?广成子曰:天受一炁,内含五星之正炁而禀清浊之源。地受一炁,故生二仪,复升于天,造化以成三元,布列四时,中有五炁推运,共成五行。五贼者,五行之正炁也,人能贼天地之炁,夺阴阳之造化,混三元之返覆,复四门之往来,一炁皆同,故成道也,乃五贼也。 

  黄帝曰:天有五贼,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五贼者,是五炁也,长养万物生杀之机权,造化之本始。天以五炁聚而成形,散而为风。子能知道之源者藏于身中,分而满于体内,精气与天炁相济,久而炼成丹,是五行之正炁也。天炁下降,地炁受之而不相离,人在其中,五炁之内若能贼之,故不死也。吾今二十万二千岁矣,皆因知五贼造化返复之理也,吾今传受五贼之理。子与吾皆同,子若不知五贼之理,故有死矣。若能从吾之言,贼天地五星之炁则不死也,乃五贼之理也。 

  黄帝曰: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何也?广成子曰:人身中亦有五行之正炁,五行正炁者,五脏之气也。五脏之气者,五贼也。水得其一者,人肾属于水,未生之前,道为之本,先生左肾,象北方大渊之源,造化之本,为青阳之炁,号曰青龙,属木。次生右肾,属金,内有真精,主五行之正炁,号曰白虎,乃是白元君一炁。二肾内生白脉二条,上涌朝元,通灵阳之宫,复降下通于巽坤,中有五炁,聚四时,合于乾艮,出天甲入戊己之内,乃道生神之始,人按天时相接天地之炁。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炁,聚而入于绛宫,达于筋骨,升而朝于鼎内,复降涌泉,入于中黄之宫,混合万神,故青阳至首,群阴皆散,更用五行正炁内济共一鼎炼成丹,故不死矣,乃施行于天也。 

  黄帝曰:宇宙在乎手,何也?天真皇人曰:宇宙者,天地也。阴阳,万物之本,受阴阳而成形,阴者地炁,阳者天炁,天炁下降,地炁受之,地炁上腾,天炁接之。天炁地炁相交,阴阳感契,万神生化成象。上古圣人把握天地阴阳造化之元机,机者在于用,知者得而守也。守者道也,而不死也。故曰:宇宙在乎手也。 

  黄帝曰:宇宙在乎手者,如何用也?广成子曰:天地交合,宇宙不散,内造化生神,立阴阳神机,则成大道。大道者,无为也。无为则命不乱,命不乱则神不移,神不移则精不散,精不散则气不绝,更以道气通行而固身,若运于精火相随,煅炼成金丹者,乃自然也。吾知宇宙之机运而连连行之,合于天地之作,勿令放也,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乃宇宙在乎手者也。 

  黄帝曰:万化生乎身者,何谓也?天真皇人曰:万化者神也,精不散而神不离,神室者,万神聚会之乡,在崐崘之中,五炁聚於内,人能将真精炁结成神胎,朝於鼎上,故曰:至圣万神皆聚而为一。凡人移精失炁而不能保神,是不知生身之法。生身之法,阴阳之道,故曰万化生乎身也。 

  黄帝曰:何者生身之法也?广成子曰:从一炁所生,而不知一炁之造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受一炁,化成三炁,神气精此乃生身之法也。 

  黄帝曰:一者,何也?天真皇人曰:一者,天地之根,阴阳之祖,万物之首,乃生神也。子能知真一之炁,而万物自生则不死,故曰一也。 

  黄帝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何也?广成子曰:天以斗运为机,人以心为机。心者神也,神机合道乃鬼神不测。人未生之时,先受一炁为命,然后父母二炁相合,故乃成形,胎元生神,故为性之源。人能澄心如天地动机,故同天地。乃因性静,心机合道,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黄帝曰:人心机者如何用也?天皇真人曰:人心者机本也,人能存心守神而不忘机用。心者百神之元也,安心者,养性也,是以圣人安其心而抱元含真,含真者,安性也。以心为性,以炁为命,炁绝则亡,皆亂於性也,失其氣故死矣。若人如天炁澄清,故不失於性也,性不失则炁不散,炁不散则命不亡,命不亡则形不滅也。天地者,性命之本也。故曰:天性人也,人心機也。 

  黄帝曰:立天之道义定人也,何也?广成子曰:天道者,清陽之炁也,故以纯阳为本,人能合造化纯阳之體,如天地之陽而不棄也。人受一正之炁,體養萬神純陽之理,故曰: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黄帝曰:立天之道,如何用也?天真皇人曰:天道者,人之本也。父母者,人之始也。人能留形於本而不失於始,调神合道。故曰:立天之道也。 

  黄帝曰:如何留形不失於始也?广成子曰:人不忧愁思虑而不失其本,去疾病劳苦而不失於始也。失其本者,自亡其命,失其始者,形还下土。若人能心静无欲而存神炁,不失其始者知理也。 

  黄帝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何也?广成子曰:天之母者太易,内藏阴阳二炁,日月也。日月未分,圣化生神,神名太一之首。日月又分为阴阳,阴阳分其五太,五太者五帝,五帝又分八卦,八卦朝於中圣,化为九宫,乃是太一之神宫。立其五斗,内有中斗,日月星奇北斗,受机斡运阴阳。阴为机者死,阳为机者生,阴阳合机为之道,太一将生杀之机周游八卦,移星易宿,返阴为阳乃长生,返阳为阴杀者死也。天之四时,造化八卦循环。人身中亦有,为人不知,为阴而杀乃死,辗转轮回,失其人身。人能致修者,道也。故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也。 

  黄帝曰:何谓不失人身杀机不死者,何也?天真皇人曰:太一镇在九宫,出入有时,召太阳君回入阳殿,四时移换,八卦朝元,万神都聚,杀阴返阳,排列星辰,归其金阙之内。圣境太清正阳白元君也,若人知此,天发杀机,能将太一真炁随机应化,返八卦纯阳,复归乾坤之祖炁,使合混沌九天生神之章,乃为天道,永得长生,依此造化,为真人也。故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也。 

  黄帝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何也?广成子曰:冲和一炁,发者动也,故天运不绝。杀机者,变化也。龙者天炁也风也,风也;蛇者地炁也,火也。人能运精炁上下往来,夺之造化,故玄机若去。六欲动於机权,如天地之體,人在其中有真阳之精炁,名曰蛇,上通天元之炁,呼吸而上下相应。地动之机,起而离陆。故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也。 

  黄帝曰:人身中如何用?天真皇人曰:脐下一寸三分者,气海也,中有真精一合,按於地,土中有二经通於脑,脑中有府,名灵阳之府,有二穴,在左曰太极之穴,右曰冲灵之穴,上通天炁,下至海源,故曰:呼吸天炁下降,地炁上腾,二炁相接则养真精,名曰龙,青阳之本,下者为蛇,则元炁也,二炁相交成药,久炼成丹,故不死也。乃阳神超於身外,乃人身中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也。 

  黄帝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何也?广成子曰:人发杀机者,去六欲七情,静则静於情意,动则动於神机。内用神炁,上下相合,守於神者,阳炁也。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天地反覆乃阴阳升降,人之反覆,呼吸徹於蒂耳。一吸天炁下降,一呼地炁上升,吸者天炁,呼者地炁,我之真炁相接也。人能下运地炁至天上,故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也。 

  黄帝曰:天人合法,万变定基,何也?天真皇人曰:天生万物,人为万生一物之首也,故天地相合而长养万物,人能用精炁相合而万神皆喜,天地故不弃而相逐,神在其中。神者乃天道也而好清,若浊而神散,不合天道。上古圣人固精养神,存炁养精,合于天道,乃为真人。天有一炁,地有二仪,中有三光四时,共备五行,相列六合,相生七政,为机八卦,乃同九宫,布满天地,五斗璇玑,人亦有之。人能受天地一炁,相和诸神,配合两仪,大丹乃成。一炁上下无穷,四时中有一炁播于中土,五行颠倒,内六阳上朝金阙,七真常居体内,八卦共起元宫,三光混混,白雪飘飘,七政功成,黄芽内长,九宫贯串,万象乃合天道。故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也。 

  黄帝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何也?广成子曰:天性不可乱,神炁若乱,故不知所以神,伏藏者性,如朗月自然通道。巧者,内使天机,外事不可入,故伏智藏神也,乃同天道。拙者,为人不知自有神炁合道,纵心信意生情,一任散失神炁,不明天地造化,乱认阴阳,故有死也,乃性有巧拙也。 

  黄帝曰:性有巧拙,如何伏藏用也?天真皇人曰:性者神也,不可动也。故神定炁和,元炁自降伏者,不贪嗜慕欲。藏者,藏于神光,炁入绛宫,万神聚会之乡,伏藏而不动,万神不散,故曰:伏藏神定造化,久炼成道,乃性巧不拙也。 

  黄帝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何也?广成子曰:九窍者,心有九窍,内藏九气,上者三清之炁,中者三皇之炁,下者本元之炁,乃精炁神也。出入有时,混而为一,外通耳目口鼻阴中也。三要者,神炁与精,相合玄牝玉户,上通於天,下通於地,中通三皇之祖炁,乃三要之道也。动静,耳目口鼻也,目观则心动,耳听则神移,口谈则神炁散,鼻馥则精髓化为阴浊之水,若故令静而不动,则心中二窍,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气海,上通泥丸,此真炁相通,故使神气动机,玉户自闭,穿脊腠,过三关而朝北极阳宫,动而保养真神。上古圣人云:动则动于神机,静则静于心意,精炁神是三要也。故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也。 

  黄帝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何也?天真皇人曰:木去其火则不灰,人去其恶性则不死,木中有火,火发必焚其真炁,乃成烟焰,即上升而归天,火煅木为灰烬而归土。凡人性恶为火,火出则神散,神散则气离,气离则身死。真阳之炁归于天,浊阴之质归于土。谓火从木生,即以水救之,即不灰。人起火性,以柔而救之,即身不坏,人之火发而万神皆散,故死也。人能制火,祸不能尅乃成大道。故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也。 

  黄帝曰:姦生于国,时动必溃,何也?广成子曰:国中有姦,久而破国,身中有邪,久而亡身。国去其姦则邦宁,人去其情即身安。去姦者,六欲七情三尸也。人能制奸邪者,成其大道也。故曰:姦生于国,时动必溃也。 

  黄帝曰:如何得安身也?天真皇人曰:万物盗太虚真炁,人腹中有蛊,盗万物之炁而名虰蛊,虰蛊者化为佞虫,佞虫者,贼我之魂魄,亡我之神炁,散我之精血,死我之形也。人能知阴阳造化,起真火炼阴邪之姦,故杀虰虫不令为害,故得身安,返成大道也。 

  黄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何也?广成子曰:上古圣人用神机测天地阴阳升降有时,要知火候之数,下火依时,戊己宫内,本始生神之母也,知者复归其母,勿令放失,更受天炁为青阳之首,合地炁真阴之母,我之神炁精在其中,五炁皆全,心静无欲,用火煅炼,炼成纯阳,造化成道,魄返阳魂,情阴尽滅,松形玉骨,百关无漏,上达於天界,乃为真人也。故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也。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终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 

  黄帝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真皇人曰:天生者,人归元道,正发复升,生也。内合天作,至道生真,遁隐在世。其人能测,圣机内明,外通天地,故知者不死也。天杀者,为人不信天道,任意损失精神炁,故害物,不过天数而死,杀也。故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黄帝曰:天生天杀,如何用也?广成子曰:为人修道不知天时、归根、复始,错认根源,故死也。若人知天时、真炁,归根复命,要知造化者,乃有虚无真源,阴阳合一为五行正炁也。乾坤相胜,要知进退,乃无生死。夫人,道为本,若不知生杀者,是谓补不足而损有余,道之理也。故曰:天生天杀也。 

  黄帝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何也?天真皇人曰:天以一炁而长养万物,天地炁散,万物盗之,万物炁散,人以盗之。人知盗万物之真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乃人盗万物之天炁,故成道也。人不晓造化者,为万物复盗人之炁,即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被万物复盗之而死也。 

  黄帝曰:人盗万物,如何不死?广成子曰:人受冲和之炁而生,故不死也,既禀受有情欲而死也。若能存一炁故保神,天以一炁而生万物,更与阴阳相和,五谷共备,人乃实腹强骨,不失精炁神,故不死也。三盗既宜者,人能盗天地万物之炁以通神明,与天地相宜,三才以安,人之精神与天地同而好清净,是以圣人恬淡虚无,真炁存元,精神内守,岂得死也?故食饱者而伤于精血,太劳者而散于神炁,心起情欲者,万物岂得不盗之也。故止饮食而身自轻,止思虑神自灵,止嗜欲而神自清,故乃得道也,何劳外求?故曰: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也。 

  黄帝曰: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何也?天真皇人曰:上古圣人食天炁而有时,自然百骸调畅,引太和真炁注于身田,即五脏清凉,六腑调泰,关节自通,精神以安也。食时夺其造化,乃成大道也。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也。 

  黄帝曰:元炁通百关,如何用也?广成子曰:天炁柔弱,穿筋透骨,养神安精,皆使关节通流,岂不知理炁者,人之本始也。本始者,天炁也,故百姓日用而不知。炁之升降,阴阳往还有时,受之一炁,长养万物,若灵芝逢冬不死,如人得道不死,乃元炁通百脉关也。 

  黄帝曰:动其机,万化安,何也?天真皇人曰:神机内用,千变万化,自然成道。故机者,开其天关,玉户自闭,而火发天关,炼髓纯阳,乃火相从,久炼而成丹,故曰:机也。万化者,炁结成神,朝归于金阙,自然安神,安身*久而不死也。机者密也,人运机而化身无穷,内外通神道合,故曰:动其机,万化安也。 

  黄帝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何也?广成子曰:人知外象有吉凶之兆,即祷而信求其应,不知自己身中有神,外可通天地,内可修炼成道,显自己阳神通圣,何劳外求,因精生炁,精者炁之母,神者炁之子,此为三宝,炼成真人,乃谓神仙,故曰:所以神也。 

  黄帝曰: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道机何也?天真皇人曰:日月者,阴阳至精也,故运而致数,周游天下,寒暑相兼,六十日为一周,四周为一备,尅天地之意也,定于日月,周游于道,故曰:出入日月在于数中,数者一也,一者气也,气结而成神,神明自出。神明者,阳精也,无不鉴而无不照也。是以圣人穷日月之交合,神明出焉,知天地之造化,夺阴阳之机权,故生神也,而出幽入冥,故数在一而成人也。而道者,无为也,机者,心机也,善能发阴阳之造化入于无穷之数,此道无为之正也。机者发也,圣人得之,机权九阳六阴,合其一者,日月有数,大小有定也。 

  黄帝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见,何也?广成子曰:为世人贪慕嗜欲而好欲纵祸乱者,为不知天道而亡其机、昧其精、而奔其神也。莫能知者,天道机密,阴阳不知也。不识造化所为,不知者,亡精神、散血气,焉得知也。欲要知者,静心养性,固炁保神,灵而自知。道也,见其神也,故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见也。 

  黄帝曰:君子得之故穷,小人得知轻命,何也?天真皇人曰:是以圣人穷于大道,可通天地阴阳之理者,固其命也。圣人得知,固其气,不失其精也,精气相合而生成大药,皆因知造化,炼神不散,固气通神也。凡小人不知性命之本,而不得保精神,乃亡其身,命故不守其神而淫于世,乃失其精神,轻其命而不自保,故死也。君子久而行之,可以固穷,小人轻其命也。常以轻神失命亡其身,故曰:君子得之固穷,而小人轻命也。 

  黄帝曰: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何也?广成子曰:视秋毫者不见泰山,听噍嘹者不闻雷霆。善听者非耳聪也,察音声者而自杀之。善视者非目明也,察色者而自杀之。瞽者不见日月之光,察听阴阳交合,久而行道得长生也。聋者不闻雷霆,察通日月往还,久而行道,得久视也。夫视者,内见其机,听者,内闻其声,此两者合道也。故曰:瞽者善听,呱剖右病?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中终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下 

  黄帝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何也?天真皇人曰:绝名弃利,元炁自守,绝巧弃智,盗贼无有,绝於声色,更用元炁抱一守中,胜贵人十倍。太上用大道至于天下为圣师,藏火於中源,久而不动,动而自然合于大道焉。用智巧,故离其欲而胜师十倍。故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也。 

  黄帝曰: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何也?广成子曰:三返者,三元也。天元真炁居首,灵源真炁居中,本源真炁居下。是以真炁者师也,心者君也,形者炉也。用精日夜遇三元上下无穷,而用之兼倍,精神元炁不散,形体不衰而通於昼夜。昼则日用而明,阳得夜炁,内动阴炁於外。阳炁者,精神之本也,阴炁者,败我之形也,若能精神遇三元之祖炁,上下混而为一,如师使之,万神俱其一、化其神,昼夜不停,阴魄俱消,三阳独居於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也。故曰: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也。 

  黄帝曰:心生于物而死于物,何也?天真皇人曰:用心者,意动也,意动则神移,神移则炁散,炁散则命亡,故死也。心正者,是神定也,制者则心正,一炁之源,内动之机,万化皆通。心乱则万神皆废,故去情意则万神不失於物也。故曰:心生于物而死于物也。 

  黄帝曰:机在目,何也?广成子曰:道之远者,在八化之外,近在眉睫之间,大则包含天地,细则贯串眉毛。神机内动,目睫飞铅,故神机在目。为其间有神室,内动之机在目而明也,非常景通道,见阴邪自滅,真境返正,见阳神於天道。故曰:机在目也。 

  黄帝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何也?天真皇人曰:以天道而化下方,万物自然生,乃大恩生也。不可以色欲纵其心,而使其意乱则邪恩生,故有死也,安其心以保其神,自然流通。岂不知乌不染而自黑,鹤不浴而自白,蛛不教而成网,燕不招而自来,如此自然恩生。故曰:天之无恩而大恩生也。 

  黄帝曰:迅雷烈风,莫不蠢然,何也?广成子曰:迅速如雷霆,阴阳正气也,人能食风气,用阴阳之气上下精炁,蠢然而已。行道运动阴阳神气内交真精,上移而入于脑中复降,迅速如风雷,三元布满而百骸火飞,炼阴而返纯阳,是以圣人速了道也。内修真体,自妙如瑞草,受阴阳冲和之炁故不死,莫不蠢然也。 

  黄帝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何也?天真皇人曰:至乐於神者,阴阳之本也。至者定也,定於心意,阴阳自合,至静则廉也,目不观於色而神不移其炁,内保自然,至乐于天真也。去其欲,静其心,定其意,守其神,抱一至静而入新换旧,乃达於道。圣人致性命合於天道,志刚则廉也,故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也。 

  黄帝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何也?广成子曰:天乃清阳之气,至私者,暗发也,则生于万物,人在其中,复正神也,若能收藏元炁补养天真,更能善用其功而成道也,谓之至公,精气固身,知者依时运用,上入泥丸,下入海源,会於中宫以接元炁,度元关朝金阙,三田相灌,百节俱通,周身火发,久而炼之得成仙矣。故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也。 

  黄帝曰:禽者制在气,何也?天真皇人曰:禽者,鸟也,鸟者心气也,故飞腾而有时。气者,虚无之发,人能致其气,久炼为仙也。禽者,南方火也,人能致其道,使真炁久而如禽,飞在太空,人能擒收在中元,炼成正阳,乃得为飞仙矣。故曰:禽者,制在气也。 

  黄帝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何也?广成子曰:生巧者死于命,人能定心、除六欲七情者,神定道生也。若心生欲情性巧者,神散命亡,死之根本也。心死永得复生,乃生死之根也。 

  黄帝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何也?天真皇人曰:圣人恩生于道,凡人恩生于情,亡其身害其命也。损有其馀而补不足,有馀者,心有情欲补不足也,精神散也。纵心起欲色,是恩中生害,而亡其神也。若能澄心不倦,其神自明,是害中生恩,苦志修心而不乱,则害忘也,保其神也,故乃成道,和快於心,滅於欢乐而保精神,忘情无欲,至此为圣人也。故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也。 

  黄帝曰: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何也?广成子曰:凡人知有天地文理,言圣人外像,不知我自有天地,阴阳我藏也。阴阳者,鬼神不测之法也,天地通大小幽冥之理。愚人所作,不知我与天地阴阳时物皆同耳。天地之理,圣人之机也,至道之苗,万物之本,阴阳之宗,故变化无穷,乃至于道。至精,我之有也,道之自然,万物有物我为哲也,阴阳之非胜,奈我同而胜也。胜者我之神也,神者至道之源也,故我灵而阴阳同圣。天地也,二炁结而万物皆同,神炁超时,圣於大道也。吾晓大道包含天地明哲尽矣。旨真之理,我自然圣化三清也。 

  黄帝稽首再拜,谢圣君指教愚昧,臣方晓大道。圣君遂驾云鹤升空而去。黄帝回辇而还都矣。 

  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下终 

 

黄帝阴符经奇门遁甲释秘

(一)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此节是全经之总纲,学说之根据。高度概括了《阴符经》总体内容,故曰:“尽矣”。“观天之道”谓“天之道”用“观”而取得。不但有其客观根据,而且有其具体方法,而非空洞理论。自有古天文学内容,包括古代星占学在内。但全文中并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五星凌犯等星占天象内容之事。由是可知,《阴符》著者是从星占学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实体运动为依据,即是应用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出的干支八卦,建立起一门有天道依据的数术系统遁甲式体系。经文明示“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就是遁甲式的明证。

中国古代一切传统学术,皆是首重天道,遁甲式亦不能例外。但与六壬、太乙之术不同,各有其特色。合称“三式”之学。遁甲以九宫为框架,六壬以十二地支为框架,太乙以九宫十六神为框架。太乙占国运,遁甲占兵机,六壬占百事,各有重点,亦各无不占,然均不离以“干支”为根据。古人发明“干支”颇不容易。看起来很简单,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观根据就不容易。不论医卜星相,天文地理,宗教神学等等,无有不涉及干支者。

“干支”是古天文学家研究的成果结晶,是天体运行规律的高度反映。它在天文学中的客观根据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故不见有人具体揭示。各著作之中,包括天文学史之中,皆多从说文解字训诂考释,却缺乏从古天文学中具体落实。遂至认为干支属抽象概念,记时符号而已,其实质却鲜为人知。将本来科学的东西,未能加以充分认识,反而被误认为是甚至肯定是“唯心”的和“迷信”的东西。

“八卦”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所应用的符号系统,用之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遁甲式中,八卦通天地人三盘之体,其侧重在于“空间”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归属。自宋代而后,八卦又有先后天之分。遁甲式所用为后天文王八卦,未提先天伏羲八卦。可知《阴符》所用自应是“文王后天八卦”无疑。《阴符经》所用八卦甲子,虽是时空统一的,但又是有所侧重的。干支虽可表示空间方位,其重点乃在于“时间”的反映。八卦虽可表示时间,其要端多主于“空间”方位的反映。故自古皆采用干支记时,而不用八卦记时。《遁甲》用八卦作“三盘”的定位式,天干从中顺逆演布,体现时空统一的变化模拟。可见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陈迹。用图以明之。

《遁甲式三盘空间定位合图》

“执天之行”,即是根据“观天道”所获的天道运行规律的记时“干支”为依据,法天则地演布奇门,得出千变万化之一幕,用作预测和决策的行事指导,争取计划的胜利。故曰:“执天之行尽矣”。是有具体数术内容的,而非空洞词句。

(二)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此节从总纲而展开论述。“故”即所以,乃申述“观天之道”的具体内容。

“天有五贼”之“贼”,即盗贼之“贼”。贼与盗对,经文中有“五贼三盗”之说。“贼”为明取强夺,“盗”为暗地偷窃。即指盗窃天机有明暗两个方面。有形象思维与理化思维,皆有具体内容。天之五贼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道中运行,占星家可以明白地观察到它们顺逆留伏的运行,冲巳凌犯的现象,芒角动摇的状态,以及隐显五色,九洲分野等,与人间社会相联系,作出灾祥的判断。在《唐开元占经》《太白阴经》《乙巳占》《兰台秘苑》和《天文大成》《历代天文律历等志》中有丰富的记载。但是,《阴符经》著者明显地是“星占术”的另一分支,不用守候灵台(观测台)的辛苦,只从古天文家精辟创作反映“天道”规律的“干支”这个天机来推演,从形象思维飞跃到理性思维。诸如“六壬”“太乙”“子平”等等数术,无不根据干支来推演。特别是《遁甲》式,将天道运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和天体空间定位的九天星,作为天道规律的客观依据,用干支五行和九星用作天机全息的模拟。《烟波钓叟歌》曰:“庚为太白丙荧惑”,即是以“庚”逮捕太白金星,“丙”代表荧惑火星。这就充分证明遁甲是用天干五行代表天文行星的事实。这种方法,既本于天道,又不用守候灵台的辛苦,仅用干支八卦推演,即可得到预测效果。《烟波钓叟歌》又说:“白入荧兮贼即来,荧入白兮贼需灭”,这里不但证明“遁甲”是以天干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同时又证明了“遁甲”是用五行代表五贼之事,与《阴符经》的隐秘若合符契。

“见之者昌”;昌,明也。遁甲式重天盘又重天干,唯天干明布天地盘之中,一见而知,故曰“见之者昌(明)”,而地支无定住,藏于九宫之内,靠顺逆推演方可知道,是说代表五行的天干有明显的位置,一见可知,而不与地支情况相同。故曰“天有五贼,见之者昌。”昌,明也,明白其吉凶以定趋避之行动也。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是说三奇六仪(即乙丙丁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仪,均指天干而言),按规定之阴九局阳九局顺逆演布法则熟记于心中,即是“五贼在心”。演布时将三奇六仪这一连串的天干或顺或逆,按用局规定排布在天盘上,故曰“施行于天”。地盘亦同样布天干,其局法定体,从天道中来。地盘不动,唯天盘动(视运动)。也即是法天则地的模拟。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上下四方谓之宇,指空间。古往今来谓之宙,指时间。“在乎手”,即是在掌上运算的古法,以九宫八卦为定位,代表空间,用记时干支代表时间,在掌上轮算;古人称为“掌诀”。《烟波钓叟歌》说:“先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阴阳两遁分顺逆,一气三元人莫测,五日都来换一元,接气超神为准的”。一般流传的掌式多是用的“边九宫”法。“活盘法”上掌,必须滚瓜乱熟后才能用,不然就用书写法,或用“拭盘”,即是“奇器”。

“万化生乎身”。《尔雅》曰:“身,我也”。指布局之后,判断首明。主客之分,人我之别。即万事万物与我发生关系,自有或吉或凶之结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间的生克关系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判断之要端也。此节所论,层次清楚,条理井然。

(三)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此节承前节“宇宙在乎手”的布局内容展述其布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说。天与人,在遁甲中,分别以天盘九星代表天,人盘八门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指天盘九星之属性与人盘八门之属性相同。例如:坎宫天盘星天蓬属水,人盘坎宫休门也属水。艮宫天盘星天任属土,人盘艮宫生门也属土。震宫天盘星天冲属木,人盘震宫伤门也属木。巽宫天盘星天辅属木,人盘巽宫杜门也属木。离宫天盘星天英属火,人盘离宫景门也属火。坤宫天盘星天芮属土,人盘坤宫死门也属土。乾宫天盘星天心属金,人盘乾宫开门也属金。中宫天盘星天禽属土,人盘中宫寄居坤宫死门与艮宫生门也属土。这就是天人属性相同的“天性人也”的具体内容。接着就可以明白“人心机也”是联系“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枢纽了。“机”即是“天机”的“机”,也是“枢机”的“机”。人心是“机”,主宰于中,而起枢机的作用。即由人心来主天(天盘)以定人(人盘)。也即是说,天盘是据“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的记时“干支”为依据,求得天盘直符宫,直符宫下的人盘八门记时直使。这就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具体内容。例如:阳遁一局,甲子直符属坎一宫天蓬星,其人盘休门即为直使。实在简易,取义颇为深刻。只要求出了天盘,就得到了人盘。确实靠人心在作主宰。经文所述,何等明白晓畅,并非抽象的空洞大道理,且有其具体的落实处。

(四)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此节承前节所述布局后所得格局判断之举隅。此所谓“天”即指“天盘”,“人”即指“人盘”。“天发杀机”即天盘受克制。“人发杀机”即人盘受克制。《奇门统宗 . 奇门秘诀总赋》曰:“身残毁兮!乙遇辛而龙逃走;财虚耗兮!辛遇乙而虎猖狂”。即天盘中的“乙”受地盘总的“辛”所克制。“乙”为东方木青龙。因天盘主动,故曰“龙逃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即是天盘中的“乙”受地盘中的“辛”克制,“龙蛇起陆”即为“龙逃走”之意。《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奇门上盘象天,谓九星;中盘象人,谓八门;下盘象地,谓九宫。上盘星也,中盘门也,下盘宫也。凡占吉凶者,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盘,吉凶由天故也。凡星克门吉,门克雄凶。”此天盘受克为凶,即天发杀机之举隅。东方木为青龙,乙者龙蛇之象,阳为龙,阴为蛇,乙至阳宫为龙阴宫为蛇。又甲为龙,乙为蛇。八卦甲子者,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结合应用而作出判断,此遁甲式方法之特色。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乃人盘受克,遭天地盘克制而有灾祸也。《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凡出行趋避者,首重八门。以八门为人盘,吉凶由人自取故也。凡门克宫吉,宫克门凶,伤人、事故凶”。若天地盘皆同时克制人盘则至凶。故曰:“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此指天盘人盘同时皆遭克制,则有一番变革之象。即天盘直符宫与人盘直使宫二者皆受克制,定有一番斗争或灾祸出现,是万事万物复杂变化的兆基。故曰:“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此节经文有作“天发杀机,移星异宿;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者。

有将“移星异宿”作“日月星辰”者。明显是注家增入一“地发杀机”和“移星异宿”,待欲凑足“天地人”三才之数。殊不知前有“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之句,未涉及地,后有“天人合发”之结语,亦未提到地,只是“天人”并论,其画蛇添足破绽显然。非原文所有可知,郭忠恕三体书迹,既然刻碑传世,必早有考证,今从之。

(五)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此节承前凶格而发。测得凶格,有灾祸降临,当采取避祸趋吉的措施。《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无身”?若说毁灭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谓“无身”,实指“隐身”避患之术。《奇门秘诀总赋》说:“如遇急难,宜从直符方下而行。太阴潜形而隐迹,六合遁身而谋议。九天之上扬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马”等等,皆为遁甲术中的神秘学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是说人之智力虽有水平不等,同样可以用隐慝伏藏之法进行趋避。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九窍”指九宫之诀窍。“邪”是指一种不常见的现象,昔人称为“邪术”,今人称为“特异功能”。是说遁甲趋避方法,是用“九宫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趋避说)。既用九宫中的诀窍可产生隐遁作用的邪术。其方法有三个要点,重在天盘中的乙丙丁三奇。《遁甲统宗》曰:“时下得乙者为日奇,凡攻击、往来者,逃凶者,宜从天上六乙出,则恍惚如神,无人见者”。“从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阴而藏,敌人自不能见也”。凡攻伐,宜从天上六丙出,挟威火,故类王侯”。又有“急则从神缓从门”之说。

有《秘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写成的“法奇门”专著。在有关《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异说,前人早有认为邪僻不经者,或只从其数理部分,神学之类皆弃而不用。如《奇门一得》《奇门元灵经》《奇门法窍》《奇门阐微》《奇门心悟》等等皆是。

奇门数理趋避之要,在于自为”主客“。即测得利于为主者,则后动,是为“后发制人”。测得利于为客者,则先动,是为“先发制人”。是以静为主,动为客。测得其机,则按机行事,动静可以由人。总之,此节是阐述趋避之法,书中不乏记载。此一传说神秘文化史料,未必尽是荒谬空谈。

(六)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此节仍是遁甲格局又一举隅。《烟波钓叟歌》曰:“丙为勃兮庚为格,格则不通勃乱逆”。又“甲加丙兮龙回首,丙加甲兮鸟跌穴”。甲为木,丙为火,火生于木,即生火者木,初则火势渐升,光耀照人,原为吉象,继则木被火焚,象奸生于国,时机至而生变动,国必溃败之象。谓得此局,必先吉而后凶,知此奸臣当道,不宜从政,隐居修炼,如老子过函谷关,张良随赤松子游之类,可谓圣“知时”也。解者因有“知之修炼谓之圣人”之句,遂误解为道家修炼之术,而不顾“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之联贯。其附会显然。

(七)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盗也;人万物之盗也。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此节论述布局后进行判断有三个重点,叫做“三盗”。是盗窃天机奥秘的重要点。“天生天杀,道之理也”。《遁甲大全》说:“凡占吉凶,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盘,吉凶由天故也”。这就是天生天杀的道理。“盗”即是偷盗的盗,与“贼”之明取不同。贼为明取,盗为暗偷。皆指窃取天机奥秘之事而有明暗两个方面。“五贼”为天干五行,明显排布于天盘九星遁甲式中,一见而知。但“三盗”必须通过相当的思维过程,才能作出吉凶的判断。奇门重天盘,“三盗”又是重要部位;即一,天盘直符宫。二,人盘直使宫。三,地下符使宫。直使为事之先应,直符为事之结果,地下符使则属符使之后援。遁甲布局容易,判断颇难,八方四层,八卦九星,八门九宫,八将十干,错综变化,茫然无头,不得要领,难免迷惑。《奇门统宗》凡例曰:“奇门占法,要分动静之用,静则只查直符直使时干,看其生克衰旺如何?动则专看方向,盖动者机之先见者也”。由是可知,《阴符经》所言“三盗”,实包括动静二用,物我两项。“天地,万物之盗”。“人,万物之盗”,三者一致,即天地人皆为“万物之盗”与“万物、人之盗”二者对应。归总只是“物、我”二者。“三盗”实属“万化生乎身”内容之展开落实而已。

今用遁甲式阳遁一局,甲子日丙寅时为例,以明盗窃奥秘之三个要点。

由此图可以明白,天地人,既可指天地人三盘八方,作为占法“动用”之信息场体,又可作天地人三盘中天盘直符宫,地盘(地下)符使宫,人盘直使宫等三宫作为占法“静用”之信息场点,即“三盗”之三盗点。

此图中层是八将盘(或称八神盘),二层是天盘。三层是人盘。外层是地盘。此局坎宫天蓬戊为直符落艮八宫,休门为直使落震三宫。地盘坎一宫是地下符使之宫。此天上直符天蓬水星,人盘直使休门也属水,地下符使宫坎也是水,此天地人三盘属性一致,与其对应之落宫相敷,则其或生或克则又不一,而十五之机寓于此。故曰:“天地,万物之盗也”,“人,万物之盗也”。合而言之,则“天地人,万物之盗也”。相对面则为“万物,人之盗也”(因天性人也,人即代表天地之性也)。即符使所到宫为事物之机应,以代表万物”。“万物”与“人”相对应,互盗其机。故可从生克制化之理性思维与八卦之形象思维相结合揆测万事。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是说动用三盘八方,和静用符使三盗,都相生相宜,而天地人已安祥无虞了。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故曰”是承前而发。谓既得三盗相宜(静用),三才也安祥(动用),就象按时进餐一样,是合符生理,所以要掌握时机,纵他变化万端,也能得到平安。关键在一个“时”字上。甘氏《奇门一得》所谓:“万事尽包一局明”。前节举凶格,本节论吉象,层次鲜明,阐述精透。

(八)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此节承前节吉格凶格,从神从门趋避之妙而言。谓“急则从神”趋避妙,人皆知其为“神”之神妙,但“缓从门”是数理天机之应用,不用神道符咒等说,仍有神妙之功效,其所以然则人不能知也。故曰: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九)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此节粗读之,似赞历法测定朔望月大小之功,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之说。细味全文,其实不然。月大月小有何神秘?君子得之,怎能固躬?小人得之,又焉能轻命。因此,“日月有数,大小有定”之文,并非指测定月大月小之事。“日月有数”,是说日有日之数,月有月之数。即日奇门有日奇门之数,月奇门有月奇门之数。用日干支布局者为日奇门,用月干支布局者为月奇门,用时干支布局者为时奇门。“大小有定”,是指局数有一定的规定,该用几局就用几局,不可错用,与占事之大小有关。凡大事用月奇门布局,如君国大事等;小事用日奇门或时奇门,如日用百事等。皆是依据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的记时“干支”布局以占测事物,故有“圣功生焉,神明出焉”之妙。“神明”即神而明之之谓,皆赞美遁甲式之妙用也。“其盗机也,天下莫不见,莫能知也”者,是说用天道运行规律所反映的“干支”中有“天机”的反映,用“干支”作为遁甲式信息场的展开原点,可以得出千变万化之一幕,可以“万事尽包一局明”。虽然“干支”汇总有无穷的“天机”奥秘,而又颁行天下,天下莫不见者,但其中所藏“天机”奥秘,由是不知遁甲式者所不能知道的。

“君子得之固躬”者,即是说君子得此术可以趋吉避凶,保全自身。“小人得之轻命”者,是说小人得此术则胡作非为,反致丧身。“轻命”与“固躬”对举,可知轻命即轻视性命而遭灭身之祸。此又为择人而授的保守思想提供理由。《烟波钓叟歌》“请观歌里精微诀,不是贤人莫传与”。《奇门统宗 . 玄机赋》“泄尽天机玄妙,当为圣主图功,虽得千金勿授,妄传小辈具戎,若将此法轻言,罪犯天诛不宥”。可见遁甲式自来知之者不多,皆因要求严格,择人而授,保守过分所至。

(十)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此节承前文既“保守”又“玄妙”,而有“乱传匪人遭天遣,闭道获天诛”之虑。故又不厌其繁,反复申述“专一”,“精思”胜过师授之理,鼓励人专研,不但不局限于师承,并有突破局限、自学可以成材,无师可以自通之指导思想,最为可贵,令学者鼓舞。举出“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之实例,为“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之论证。由此又推之“三反昼夜,用师万倍”之可能。“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若将一个问题集中思考三日三夜,必能得到新的可喜成果。

但“精思”“专一”颇不容易,每有外界干扰,引诱转移,功亏一篑。关键在于视觉。《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与《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是一个道理。也即是说,研习《阴符奇门》或有师承,或无师承,只要进行“专一”“精思”,避免外界干扰与诱移,是同样可以弄懂弄通的。《战国策》中的苏秦,悬梁刺股,简练揣摩,期年而后成者,即是得其术得其理无师自通之明证。

(十一)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则廉。

此节论述《遁甲》“天盘”模拟天道之意义。天既生万物又杀万物,吉凶由天,无恩而生大恩。雷风暴作,折殊发屋,迅猛异常,蠢然无情。任其高兴时以显其无穷的威力(至乐性余);当平静后,又天下皆同,廉洁公正,都享安宁(至静则廉)。这就是模拟天道“活盘”运转之式,一动全动,廉洁公正,无恩而生大恩之义。“雷风”乃大自然现象,代表天之行事。何以独举“雷风”为用?因雷在卦为震,以象天威;风在卦为巽,以象命令;震为阳,代表干,直符之喻也。巽为阴,代表支,直使之喻也。符使虽分阴阳,而五行属性如一。加临于八方,又各有所之。加阳星为开,百事吉,为“至乐性余”乎?加阴星为阖,百事凶,为“至静则廉”乎“廉则无情,非正必凶也。

(十二)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此节承前节天盘与人盘“活盘”旋转所涉及“中五宫天禽星”与人盘中五宫直使应用方法问题的专门论述。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说天盘活盘旋转,取法天动地静之式。一动全盘转动,不私于一方。如此则中五宫处于中轴,恒定不动,不见变化,如何应用?中五宫天盘名“天禽星”,人盘无门,直符直使当中五宫时如何应用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特殊问题,故《阴符经》特别用了四十六个字来阐明其用法,也是相当必要的。《遁甲符应经 . 九星所值宫第三》曰:“中宫者土,火之子,金之母,所寄理于西南坤位也”。《遁甲统宗》卷二“中五宫阴阳遁俱寄坤宫”。《遁甲演义》《武经总要》《太白阴经》《协纪辨方》《象吉通书》等,中五宫均寄坤二宫死门。或谓土之长生在申,故中五寄坤二死门。但必然显得死门多而生门少,很不自然,显属人为,昔人亦有评论。《阴符经》著者提出“禽之制在气”的办法,禽即天禽星,气即节气,制即制度,即是说中五宫的应用应根据节气来均衡寄用于生死二门,不可呆寄于坤二死门。若是呆寄死门则显得死门多生门少。所以要均衡寄用,以体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的循环寄用方法。生即生门,死即死门。即冬至后中五寄坤二死门,夏至后,中五寄艮八生生。改进中五呆寄坤二死门之法。同时,又引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的事理来说明这一问题。又进一步评论说:“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意思是说,中五宫呆寄坤二死门,是只知空间(天地)文理为正确的是愚人之见。“我以时物文理哲”,意思是说,我根据时间事物(时物)来循环寄用,才是聪明的方法。

此节经文,完整一气,脉络鲜明,绝非附会可知。中五宫用法各有不同,早在《阴符经》著者已有此论述。《甘氏奇门一得》有曰:“世传五禽寄于二宫,重借死门以配之,不知始误李鉴。考之唐荆川值李九峰来谒,陈纯阳祖师之说,但当趋五飞乾,详究其用,寄者无验,而不寄者百不一爽,则此是彼非,不辨自明矣”。甘氏是用飞宫法,随九宫次序飞布,增一中门(或跳跃中宫),似比活盘法寄宫合理自然,但不符合天体活盘运转之客观现象。《遁甲统宗》卷二有“一本阳遁寄坤宫,阴遁寄艮宫”之说,与《阴符经》之说相合。《奇门元灵经》卷二“五中宫,阳遁借生门直使,天□为直符。阴遁借死门直使,天任为直符。”方框缺字,当是一个“芮”字之脱。《奇门法窍》更有随四季寄用生杜死开之说,还有随八节寄用八门之说。可知中五宫的用法很有几种,也很重要,关系着学历的见解层次和师承派系的区分。在流传的《遁甲》古笈中,多以中五呆寄坤二宫,虽然《阴符经》早已得出改进之方法,很少有人应用,可知呆寄坤二之法有他的偶中性。前人也早以用时间检验证明,也许是“重数不重理”之故吧。

此节原文之后,有的版本有“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这一大段。显然是由前文之式演绎增入。谨增一“不”字以表反人之见,不但未明前文意,文风亦不相类。与原著也不相属。碑林宋郭忠恕书迹简洁可贵。

(十三)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此节论述“静”生万物,“动”成变化之理,动静本是相对存在,动为阳静为阴,阴阳相推,方见变化。“静”属自然之道以生万物,“动”属变化之道,以见天地之心。静为体动为用,静与动对,浸与流异,浸乃动之微,言天道运动,观察起来肉眼不能直接觉察,象水在“浸”一样,所谓“天地密移,畴觉之哉”。随不能直观感觉,但日月往来,阴阳推移,可知天地运动的迅速与运动的实在。遁甲式天地盘的模拟,天盘活盘象天运转,地盘不动象地之静止(视运动),来体现天地之道“浸”的几微变化。即是法天则地创奇门,以体天地之撰,以类万物之情。

此节注家断句多作“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我则认为,“阴阳胜”断句未妥,应作“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方妥。因后有“阴阳相胜之术”和“相推而变化”之句,即是“阴阳胜阴阳”之意。若以“阴阳胜”断句则语意不全,有失阴阳二字之谓语也。

(十四)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此节经文之前,他种版本有“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用而制之”一节。郭忠恕三体书无此一节。文风不相类,似注文评语误入正文。今从郭氏。

此末节揭出,律历所不能契者,于是有“奇器”,只用“八卦甲子”,将千变万化鬼神莫测之机,用阴阳相胜之术,明确地显示出来。或神奇隐藏而去。

“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

张良注曰:“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也”,即是《遁甲》中的内容。李鉴《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九有曰:“凡六甲为青龙,可以建福。六乙为蓬星,可以建德。六丙为明堂,可以出入。六戊为天门,可以往来。六己为地产,可以伏藏。天至三凶神之宫,六庚为天狱。六辛为天庭。六壬为天牢。天藏之中为六癸,可以隐藏也”。此“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者,即指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清徐大椿注《黄帝阴符经 . 序》曰:“阴符,赞易之书也,其末章所云:奇器,指八卦甲子。前后所论,皆所以剖明之也”。惜徐大椿未知《阴符经》即是《遁甲经》元始古笈。虽不中,不远也。从此揭出,层次显然,脉络相贯。若不明遁甲之说,又何以知阴符之然哉。

结束语

阴符自古几人得,奇器原来为兵设;豁然贯通无他意,遁甲奇门句句切;

无怪苏秦椎刺股,可知黄石授此诀;本来数术不足信,聊将管见抉其秘。

 

黄帝阴符经 ──张果注解 

经曰: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不见,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谓之“阴”。执自然之行,无所执也。故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变通而能契,斯谓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

李筌以“阴”为“暗”,“符”为“合”,以此文为序首,何昧之至也。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传曰:圣人之理,图大而不顾其细,体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则遵道布德以化之,履险则用权发机以拯之。务在匡天地,谋在济人伦。于是用大义除天下之害,用大仁兴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禅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之,则谓之德。故贼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黄帝所以代炎帝也。贼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尧所以代帝挚也。贼天之时,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舜所以代帝尧也。贼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贼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殷汤所以革夏命也。週武所以革殷命也。故见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贼命为用味,以取其喻也。

李筌不悟,以黄帝贼少女之命,白日上腾为非也。

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传》曰:其立德明,其用机妙,发之于内,见之于外而已矣。岂称兵革以作寇乱哉?见其机而执之,虽宇宙之大,不离乎掌握,况其小者乎?知其神而体之,虽万物之众,不能出其胸臆,况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

李筌等以五贼为五味,顺之可以神仙不死。诬道之甚也。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传》曰:人谓天性,机谓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圣人能体五贼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传》曰:天机张而不生,天机驰而不死。天有驰张,用有否臧。张则杀威行,驰则杀威亡。人之机亦然。天以气为威,人以德为机。秋冬阴气严凝,天之张杀机也,故龙蛇畏而蛰伏。冬谢春来,阴退阳长,天之驰杀机也,故龙蛇悦而振起。天有寒暄,德亦有寒暄。德刑整肃,君之张杀机也,故以下畏而服从。德失刑偏,君之驰杀机也,故奸雄悦而驰骋。位有尊卑,象乎天地,故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寇乱所由作;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尊卑由是革也。太公、诸葛亮等以杀人过万,大风暴起,昼若暝。以为天地反覆,其失甚矣。 

天人合德,万变定基。

《传》曰:天以祸福之机运于上,君以利害之机动于下,故有德者万变而愈盛,以至于王;无德者万化而愈衰,以至于亡。故曰天人合德,万变定基。自然而然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传》曰:圣人之性,巧于用智,拙于用力。居穷行险,则谋道以济之;对强与明,则伏义以退避之。理国必以是,用师亦以是。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传》曰:九窍之用,三要为机。三要者,机、情、性也。机之则无不安;情之则无不邪;性之则无不正。故圣人动以伏其情,静以常其性,乐以定其机。小人反此,故下文云:太公为三要,为耳、目、口。

李筌为心,神、志,皆忘机也,俱失《阴符》之正意。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传》曰:夫木性静,动而生火,不觉火盛,而焚其质。由人之性静,动而生奸,不觉奸成而乱其国。夫明者见彼之隙以设其机,智者知彼之病以圆其利,则天下之人,彼愚而我圣。是以生者自谓得其生,死者自谓得其死,无为无不为,得道之理也。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传》曰:天地以阴阳之气化为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万物以美恶之味飨人,人不知其盗。人以利害之谟制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三盗玄合于人心,三才静顺于天理。有若时然后食,终身无不愈;机然后动,庶类无不安。食不得其时,动不得其机,殆至灭亡。

故曰食其时,百骸治;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所以神也。

《传》曰:时人不知其盗之为盗,只谓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觉谓之神。盖用微之功著矣。

李筌不知此文意通三盗,别以圣人、愚人为喻,何甚谬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传》曰:日月有准,运数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观天之时,察人之事,执人之机,如是则圣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冥理合,安之善也。筌以度数为日月,以余分为大小,以神气能生圣功神明,错谬之甚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传》曰:其盗微而动,所施甚明博,所行极玄妙。君子用之,达则兼济天下,太公其人也。穷则独善一身,夫子其人也。岂非择利之能审乎?小人用之,则惑名而失其身,大夫种之谓欤?得利而亡义,李斯之谓欤?岂非信道之不笃焉?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传》曰:瞽者善于听,忘色审声,所以致其聪。聋者善于视,遗耳专目,所以致其明。故能十众之功。一昼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思之,所以精也。故能用万众之人。李筌不知师是众,以为兵师,误也。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传》曰:心有爱恶之情,物有否臧之用。目视而察之于外,心应而度之于内。善则从而行之,否则违而止之,所以劝善而惩恶也。

筌以项羽昧机,心生于物;以符坚见机,心死于物。殊不知有否臧之用。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传》曰:天以凶象咎徵见人,人能儆戒以修德。地以迅雷烈风动人,人能恐惧以致福。其无恩而生大恩之谓也。

李筌以天地不仁为大恩,以万物归于天为蠢然。与《阴符》本意殊背。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传》曰:情未发谓之中,守中谓之常,则乐得其志而性有余矣。性安常谓之自足,则静得其志而廉常足矣。筌以奢为乐性,以廉为静,殊乖至道之意。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传》曰:自然之理,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自然之功,明而不可违,公之至也。圣人体之亦然。

筌引《孙子》云:视卒如爱子,可以之俱死。何也? 

擒之制在气。

《传》曰:擒物以气,制之以机,岂用小大之力乎?太公曰:岂以小大而相制哉?

筌不知擒之义,误以禽兽。注解引云玄龟食蛇,黄腰啖虎之类,为是悲哉!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者,人之所爱,以其厚于身。太过则道丧,而死自来矣。死者,人之所恶,以其损于事。至明则道存。而生自固矣。福理所及谓之恩,祸乱所及谓之害,损己则为物之所益,害之生恩也。

筌引《孙子》用兵为生死,丁公、管仲为恩害。异哉!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虞圣。人以期其,我以不期其圣 

《传》曰:观天之运四时,察地之化万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小恩于人,以蒙自养之谓也。知四时之行,知万物之生,皆自然也。故圣人于我以中自居之谓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人之死亡,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灭亡。理国以道,在于损其事而已。理军以权,在于亡其兵而已。故无死机则不死矣,鬼神其如我何?圣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国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机。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机也。除死机以取其生情者,死之机也。筌不天道,以愚人、圣人、体道愚昧之人而验天道,失之甚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注在上矣。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传》曰: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动静皆得其性,静之至也。静故能立天地,生万物,自然而然也。伊尹曰:静之至,不知所以生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传》曰:浸,微也。天地之道,体著而用微,变通莫不归于正,微之渐也。微渐故能分阴阳,成四时。至刚至顺之谓也。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传》曰:圣人变化顺阴阳之机。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注在文上。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传》曰:道之至静也,律历因而制之,不能叶其中鸟兽之谓也。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传》曰:八卦变异之伎,从是而生。上则万象,下则万机。用八卦而体天,用九畴而法地。参之以气候,贯之以甲子,达之以神机,闭之以诡藏,奇谲之荡自然也。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传》曰:阴阳相胜之术,恒微而不违乎本,明之信可明,故能通乎精曜象矣。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
 发表,查看评论(0)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公 告
 
名词术语
八 卦 河 图 洛 书
易 经 卦 象 罗 盘
阴 阳 五 行 术 数
连 山 归 藏 堪 舆
象 数 纳 甲 明 堂
友情链接: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公司介绍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6 - 2009 www.ezhl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本站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电话:0734-8807865 手机:13789378678 在线QQ:695978281 Email:ezhlong@sina.com 湘ICP备02111号 网站制作推护:衡阳热线网